送南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高分辨层序与隐蔽圈闭预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8-11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1-1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2-21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页 |
·盖层及地层分布 | 第12页 |
·盆地演化特征 | 第12-16页 |
·断裂发育特征 | 第16-18页 |
·基底断裂 | 第16页 |
·深大断裂 | 第16页 |
·盖层断裂 | 第16-18页 |
·构造特征 | 第18-21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页 |
·局部构造发育特征 | 第18-21页 |
第3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21-32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转换面”概念的引入 | 第27-32页 |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32-39页 |
·泉四段~姚家组主要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32-36页 |
·地层层序划分及方案确定 | 第36-37页 |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第5章 层序格架内沉积相与储集砂体分布 | 第39-54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39-45页 |
·河流-泛滥平原 | 第39-41页 |
·(辫状)三角洲 | 第41-43页 |
·滑塌浊积扇 | 第43-45页 |
·单井及剖面沉积相分析 | 第45-46页 |
·沉积相分布预测技术 | 第46-47页 |
·层序界面性质预测砂体发育的可能性 | 第46页 |
·层序格架内砂体位置预测砂体类型及发育方向 | 第46-47页 |
·古地貌特征预测砂体发育位置及成因类型 | 第47页 |
·地震技术识别砂体范围及描述砂体分布 | 第47页 |
·主要层序沉积相与砂体分布 | 第47-49页 |
·泉四层序沉积相特征 | 第47页 |
·青一二下层序沉积相与砂体分布 | 第47-48页 |
·青一二上层序沉积相与砂体分布 | 第48-49页 |
·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模式 | 第49-51页 |
·泉四~姚家组沉积演化特征 | 第49页 |
·层序地层及沉积发育模式探讨 | 第49-51页 |
·青三段大套厚层砂体成因机制研究 | 第51-54页 |
第6章 重点区高频层序与沉积微相展布 | 第54-59页 |
·泉四段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 | 第54-55页 |
·高频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及展布 | 第55-58页 |
·河流沉积微相发育模式 | 第58-59页 |
第7章 隐蔽油藏预测 | 第59-70页 |
·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特点 | 第59-61页 |
·油气成藏条件 | 第59-60页 |
·油气分布特点 | 第60-61页 |
·主要隐蔽油藏类型及其成因模式 | 第61-64页 |
·主要隐蔽油藏类型 | 第61-63页 |
·主要隐蔽圈闭成因模式 | 第63-64页 |
·隐蔽油藏预测 | 第64-70页 |
·不同层系隐蔽油藏预测 | 第64-66页 |
·隐蔽油藏目标预测与评价 | 第66-70页 |
第8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