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美国对华“双反”的两道法律屏障 | 第11-20页 |
| 第一节 “非市场经济国家” | 第11-18页 |
| 一、美国反补贴法对华适用的典型实践 | 第11-13页 |
| 二、美国对华历次反补贴实践的违法性分析 | 第13-17页 |
| 三、GPX法案是否使美国跨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屏障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双重救济” | 第18-20页 |
| 一、什么是“双重救济” | 第18页 |
| 二、GPX法案关于“双重救济”的规定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双重救济”的违法性——违反WTO规则 | 第20-25页 |
| 第一节 出口补贴情形中 | 第20-21页 |
| 一、出口补贴释义 | 第20页 |
| 二、出口补贴情形中“双重救济”的禁止性规定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国内补贴情形中 | 第21-25页 |
| 一、国内补贴情形中能否实施“双重救济”的争议 | 第21-22页 |
| 二、“双重救济”违反“适当的(appropriate)”要求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双重救济”的普遍性——存在于多种情形中 | 第25-33页 |
| 第一节 倾销幅度的确定埋下“双重救济”的隐患 | 第25-29页 |
| 一、倾销幅度的计算 | 第25页 |
| 二、正常价值的确定 | 第25-26页 |
| 三、出口价格的确定 | 第26-27页 |
| 四、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调整 | 第27页 |
| 五、从倾销幅度的确定看“双重救济”隐患 | 第27-29页 |
| 第二节 “双重救济”存在于“非市场经济方法”中 | 第29页 |
| 一、什么是“非市场经济方法”? | 第29页 |
| 二、“双重救济”存在于“非市场经济方法”中 | 第29页 |
| 第三节 “双重救济”存在于部分“市场经济方法”中 | 第29-33页 |
|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方法” | 第30页 |
| 二、上诉机构否定的观点 | 第30页 |
| 三、“双重救济”存在于“市场经济方法”中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避免“双重救济”的路径 | 第33-43页 |
| 第一节 路径一——倾销幅度调整法 | 第33-36页 |
| 一、倾销幅度调整法 | 第33-35页 |
| 二、重要程序问题:举证责任分配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路径二——损害幅度比较法 | 第36-43页 |
| 一、反倾销从低征税规则 | 第36-39页 |
| 二、损害幅度比较法 | 第39-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