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礼仪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旅游礼仪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 系统分析法 | 第14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礼仪素质教育理论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 礼仪素质教育内涵 | 第16-19页 |
(一) 礼仪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二) 礼仪素质教育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影响礼仪素质教育的因素 | 第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 三螺旋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 三螺旋理论与礼仪素质教育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分析及问题 | 第22-32页 |
一、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2-23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 调查工具 | 第22-23页 |
二、 高职学生礼仪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知行不一,缺乏自律精神 | 第23-24页 |
(二) 仪行不良,缺少细节意识 | 第24页 |
(三) 知识量不足,礼仪态度不端正 | 第24-25页 |
(四) 道德弱化,丧失文化底蕴 | 第25-26页 |
三、 影响高职学生礼仪现状的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一) 来自家庭的因素 | 第26-27页 |
(二) 来自学校的因素 | 第27-30页 |
(三) 来自社会的因素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三螺旋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礼仪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 第32-36页 |
一、 礼仪素质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一) 礼仪素质是确保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 | 第32页 |
(二) 礼仪素质是完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 第32-33页 |
(三) 礼仪素质是改善我国现阶段旅游行业现状的重要环节 | 第33页 |
二、 高职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的目标 | 第33-34页 |
(一) 不同教育阶段贯穿礼仪素质教育 | 第33页 |
(二) 三方合力实施礼仪素质教育 | 第33页 |
(三) 内外兼修开展礼仪素质教育 | 第33-34页 |
三、 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的框架构成 | 第34-36页 |
(一) 认知子系统 | 第34页 |
(二) 教学子系统 | 第34页 |
(三) 实践子系统 | 第34-35页 |
(四) 考核子系统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高职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的运用与实施 | 第36-55页 |
一、 旅游管理专业礼仪素质教育体系认知子系统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36-39页 |
(一) 确立目标与方向 | 第36-37页 |
(二) 确定日常礼仪规范 | 第37-38页 |
(三)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 第38页 |
(四) 提高评优活动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二、 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教学子系统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39-47页 |
(一) 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礼仪素质教育的规律 | 第39-40页 |
(二) 强调课程间交叉内容在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三) 重视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第41-42页 |
(四) 合理分配礼仪素质教育课程授课学期学时 | 第42-43页 |
(五) 改变传统礼仪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 第43-47页 |
三、 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实践子系统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47-49页 |
(一) 将企业打造成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 第47-48页 |
(二) 将实践岗位当成一门课去学习 | 第48-49页 |
(三) 使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实践环节的核心 | 第49页 |
四、 旅游礼仪素质教育体系考核子系统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49-55页 |
(一) 学校考核系统具体实施办法 | 第50-51页 |
(二) 社会交往考核具体实施办法 | 第51-54页 |
(三) 企业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