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高铁粤东段GSM和TD-SCDMA覆盖解决方案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0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主要问题 | 第12-16页 |
·多普勒效应影响 | 第12-13页 |
·列车高损耗影响 | 第13-14页 |
·高速移动对小区选择、重选、呼叫和切换的影响 | 第14页 |
·位置更新的影响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公网与专网组网形式比较 | 第16-19页 |
·公网与专网比较 | 第16-18页 |
·专网与公网选择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四章 高速场景下GSM方案设计 | 第19-45页 |
·高速移动通信设计目标 | 第19页 |
·多普勒频移校正 | 第19-20页 |
·高穿透损耗解决办法 | 第20-21页 |
·高速移动通信的传播模型及链路预算 | 第21-25页 |
·传播模型 | 第21-22页 |
·链路预算 | 第22-24页 |
·覆盖半径预测 | 第24-25页 |
·话务模型分析 | 第25-30页 |
·列车语音话务模型 | 第25页 |
·列车数据话务模型 | 第25-30页 |
·信道配置方案 | 第30页 |
·天线选择 | 第30-31页 |
·频率规划 | 第31-32页 |
·高速移动对GSM系统通信过程影响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32-36页 |
·高速移动对通信过程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共小区解决方案 | 第33-35页 |
·小区参数设置 | 第35页 |
·切换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位置区规划 | 第36-37页 |
·组网方案 | 第37-39页 |
·宏站建设方案 | 第37-38页 |
·直放站建设方案 | 第38-39页 |
·隧道覆盖方案 | 第39-42页 |
·短隧道覆盖 | 第39-40页 |
·长隧道覆盖 | 第40-41页 |
·连续隧道覆盖方案 | 第41-42页 |
·隧道内切换 | 第42页 |
·车站覆盖方案及专网与公网之间的衔接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高速场景下TD-SCDMA方案设计 | 第45-74页 |
·设计目标 | 第45页 |
·多普勒频偏的影响 | 第45-47页 |
·车体损耗的影响 | 第47页 |
·传播模型分析 | 第47-52页 |
·上行链路预算 | 第48页 |
·基站接收机噪声功率 | 第48-52页 |
·业务模型分析 | 第52-54页 |
·天线选择 | 第54页 |
·频率规划和码规划 | 第54-60页 |
·异频组网 | 第55页 |
·同频组网 | 第55-56页 |
·N频点技术 | 第56-58页 |
·码规划 | 第58-60页 |
·高速移动对TD-SCDMA系统通信过程影响分析 | 第60-68页 |
·小区选择和重选 | 第60-63页 |
·寻呼 | 第63-65页 |
·切换 | 第65-66页 |
·呼叫 | 第66-68页 |
·专网组网建设方案 | 第68-70页 |
·已建宏站采用方案 | 第68-69页 |
·新建宏基站建设方案 | 第69页 |
·新建BBU+RRU共小区方案 | 第69-70页 |
·直放站方案 | 第70页 |
·隧道覆盖 | 第70-71页 |
·短距离隧道覆盖 | 第70-71页 |
·中长距离隧道覆盖 | 第71页 |
·公网与专网衔接规划 | 第71-73页 |
·公网与专网切换规划 | 第72页 |
·公网与专网切换网优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厦深GSM和TD-SCDMA覆盖方案 | 第74-81页 |
·厦深高铁粤东段概述 | 第74-75页 |
·组网方式 | 第75页 |
·站型设置及站址选择 | 第75-76页 |
·建设规模 | 第76-78页 |
·配套方案 | 第78-79页 |
·机房配套方案 | 第78页 |
·杆塔配套方案 | 第78页 |
·天馈线配套方案 | 第78页 |
·电源及防雷接地配套方案 | 第78-79页 |
·传输方案 | 第79页 |
·共建共享思路 | 第79-80页 |
·投资估算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1-82页 |
·论文总结 | 第81页 |
·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