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录 | 第9-10页 |
| 表录 | 第10-11页 |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LDPC 码的发展 | 第15页 |
| ·存储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 | 第15-16页 |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调制技术 | 第16-17页 |
| ·存储系统中的纠错编码技术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 ·本文结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伽罗华域上的多进制 LDPC 码 | 第20-35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定义 | 第20-21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分类 | 第21-22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译码算法 | 第22-27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 Log-BP 译码算法 | 第23-25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最小和(MSA)及其修正算法 | 第25-27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 ·伽罗华域 | 第27-28页 |
| ·多进制 LDPC 码 | 第28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构造算法 | 第28-31页 |
| ·PEG 构造算法 | 第29-30页 |
| ·ACE 加 LDSM 的构造算法 | 第30-31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译码算法 | 第31-34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 BP 译码算法 | 第31-32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 Log-SPA 译码算法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基于 LDPC 码的新型编码调制系统研究 | 第35-52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基于 LDPC 码的编码调制系统 | 第35-43页 |
| ·编码调制系统的容量 | 第35-37页 |
| ·基于 LDPC 码的 BICM 与 BICM-ID 系统 | 第37-38页 |
| ·解调算法分析 | 第38-42页 |
| ·联合迭代解调译码算法分析 | 第42-43页 |
| ·基于 LDPC 码的新型编码调制系统 | 第43-47页 |
| ·基于 LDPC 码的编码调制系统 Tanner 图 | 第43-45页 |
| ·BEICM-ID 系统及其译码算法 | 第45-47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基于 LDPC 码的磁记录系统研究 | 第52-79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磁记录系统的建模 | 第52-55页 |
| ·水平磁记录信道模型 | 第53-54页 |
| ·垂直磁记录信道模型 | 第54-55页 |
| ·磁记录系统中的信道检测 | 第55-63页 |
| ·磁记录系统中的均衡器 | 第56-57页 |
| ·BCJR 算法 | 第57-60页 |
| ·对数域的 BCJR 算法 | 第60-61页 |
| ·SOVA 算法 | 第61-63页 |
| ·基于二进制 LDPC 码的磁记录系统 | 第63-70页 |
| ·系统模型搭建 | 第63-65页 |
| ·二进制 LDPC 码的误码平层预测 | 第65-70页 |
| ·基于多进制 LDPC 码的磁记录系统 | 第70-77页 |
| ·系统模型搭建 | 第70-71页 |
| ·多进制 LDPC 码的打孔法 | 第71-72页 |
| ·多进制 LDPC 码与 RS 码的部分级联结构 | 第72-76页 |
| ·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著论文和专利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