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希夫碱的研究意义 | 第11-17页 |
·希夫碱的分类 | 第11-13页 |
·缩胺类 | 第11页 |
·腙类 | 第11-12页 |
·缩酮类 | 第12页 |
·缩氨基脲类 | 第12页 |
·缩喹啉类 | 第12页 |
·胍类 | 第12页 |
·氨基酸类及氨基酸酯类 | 第12页 |
·其它缩酯类 | 第12页 |
·氮杂环类 | 第12-13页 |
·希夫碱的应用 | 第13-17页 |
·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3页 |
·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抗腐蚀领域的应用 | 第14页 |
·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载氧活性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光致变色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荧光性的应用 | 第16-17页 |
·希夫碱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17-20页 |
·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不对称双希夫碱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4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希夫碱的合成 | 第26-46页 |
·以4-溴苯酚为原料的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 | 第26-36页 |
·邻甲基苯甲酸-4-溴苯酯的合成(A) | 第26-27页 |
·2-羟基-5-溴-2′-甲基二苯甲酮(B)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氨苯基亚氨基)邻甲苯甲基]-4-溴苯酚(C)的合成 | 第28页 |
·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 | 第28-36页 |
·4-溴-2-{[2-(4-甲氧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1) | 第28-29页 |
·4-溴-2-{[2-(4-二甲氨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2) | 第29-30页 |
·4-溴-2-{[2-(2-噻吩亚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3) | 第30-31页 |
·4-溴-2-{[2-(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4) | 第31页 |
·4-溴-2-{[2-(2-呋喃亚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5) | 第31-32页 |
·4-溴-2-{[2-(4-羟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6) | 第32-33页 |
·4-溴-2-{[2-(2-氯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7) | 第33-34页 |
·4-溴-2-{[2-(正戊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8) | 第34页 |
·4-溴-2-{[2-(2-羟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9) | 第34-35页 |
·4-溴-2-{[2-( 3-苯基-2-丙烯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10) | 第35-36页 |
·以4-氯苯酚为原料的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 | 第36-46页 |
·邻甲基苯甲酸-4-氯苯酯的合成(A′) | 第36-37页 |
·2-羟基-5-氯-2′-甲基二苯甲酮(B′)的合成 | 第37页 |
·2-[(2-氨苯基亚氨基)邻甲苯甲基]-4-氯苯酚(C′)的合成 | 第37-38页 |
·以4-氯苯酚为原料的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 | 第38-46页 |
·4-氯-2-{[2-(4-甲氧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1′) | 第38-39页 |
·4-氯-2-{[2-(4-二甲氨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2′) | 第39-40页 |
·4-氯-2-{[2-(2-噻吩亚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3′) | 第40页 |
·4-氯-2-{[2-(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4′) | 第40-41页 |
·4-氯-2-{[2-(2-呋喃亚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5′) | 第41-42页 |
·4-氯-2-{[2-(4-羟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6′) | 第42-43页 |
·4-氯-2-{[2-(2-氯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7′) | 第43页 |
·4-氯-2-{[2-(正戊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8′) | 第43-44页 |
·4-氯-2-{[2-(2-羟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9′) | 第44-45页 |
·4-氯-2-{[2-( 3-苯基-2-丙烯基苄氨基)苯氨基]邻甲苯甲基}苯酚(D10′) | 第45-46页 |
·抗菌活性研究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希夫碱合成机理及合成研究 | 第48-53页 |
·反应机理 | 第48-50页 |
·Fries 重排的机理 | 第48-49页 |
·希夫碱缩合反应机理 | 第49-50页 |
·影响希夫碱合成的因素 | 第50-53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温度和醛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构表征与讨论 | 第53页 |
·抗菌活性机理及抑菌效果分析 | 第53-57页 |
·抗菌活性机理 | 第53-54页 |
·抗菌活性效果分析 | 第54-57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确定 | 第54-56页 |
·化合物抑菌活性讨论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