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特质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认知图式理论 | 第10页 |
·注意功能理论 | 第10-11页 |
·注意成分理论 | 第11页 |
·威胁假说、消极假说和情绪假说 | 第11页 |
·过度警觉理论、回避假说和警觉-回避假说 | 第11-12页 |
·实验设计与特质焦虑者的注意偏向 | 第12-14页 |
·不同实验被试与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 第12-13页 |
·点探测实验范式与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不同实验材料与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 第14页 |
·焦虑者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 第14-16页 |
2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19页 |
3 实验1 高、低特质焦虑者对中性刺激注意常态化的行为学研究 | 第19-23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被试 | 第19页 |
·实验材料及评定 | 第19页 |
·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实验程序 | 第20-21页 |
·数据的搜集与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21页 |
·讨论 | 第21-23页 |
4 实验2 特质焦虑者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行为学研究 | 第23-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被试 | 第23页 |
·实验材料及评定 | 第23页 |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实验程序 | 第23-24页 |
·数据的搜集与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实验二 (1)的数据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实验二 (2)的数据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实验二 (1)结果讨论 | 第26-27页 |
·实验二 (2)结果讨论 | 第27页 |
·实验二 总讨论 | 第27-29页 |
5 实验三 特质焦虑者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 第29-39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被试 | 第29页 |
·实验材料及评定 | 第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实验程序 | 第30页 |
·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31-37页 |
·首次注视点潜伏期的分析 | 第31页 |
·首次注视时间的分析 | 第31-32页 |
·六个时间段注视点的分析 | 第32-34页 |
·六个时间段总注视时间的分析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首次注视点潜伏期、首次注视时间 | 第37页 |
·注视点个数、总注视时间 | 第37-39页 |
6 总讨论与研究局限 | 第39-42页 |
·总讨论 | 第39-40页 |
·研究局限 | 第40-42页 |
·局限 | 第40-41页 |
·实验中的优化处理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A Spielberger特质焦虑量表 | 第45-46页 |
附录B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