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0-13页 |
·LUCC 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LUCC 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页 |
·LUCC 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天津市概况 | 第15-20页 |
·自然环境特点 | 第16-17页 |
·社会经济特点 | 第17-18页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生态环境状况 | 第18-20页 |
3 天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 第20-25页 |
·天津市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及特点 | 第20-22页 |
·土地利用/覆被现状 | 第20-21页 |
·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描述 | 第21-22页 |
·天津市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 | 第22-25页 |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 | 第22-23页 |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分析 | 第23-25页 |
4 天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 第25-34页 |
·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5-26页 |
·P-S-R 评价模型 | 第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8页 |
·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 | 第28-32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8-29页 |
·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 第29-30页 |
·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 | 第30-31页 |
·主客观组合确定最终指标权重 | 第31-32页 |
·生态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综合评价指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5 天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宏观调控对策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A 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对主观权重的计算 | 第40-43页 |
附录 B 熵值法对客观权重的计算 | 第43-45页 |
附录 C 主客观组合对最终权重的计算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