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2页 |
一、“第三代诗歌”名称的界定 | 第8页 |
二、第三代诗歌反叛的原因 | 第8页 |
三、第三代诗歌反叛性的特征 | 第8-10页 |
四、第三代的评价: | 第10页 |
五、赵野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诗学立场 | 第12-17页 |
一、速度之缓 | 第12-13页 |
二、汉语之美 | 第13-15页 |
三、诗坛之隅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历史性和当下性 | 第17-23页 |
一、隐逸的情怀 | 第17-18页 |
二、宿命的超越 | 第18-21页 |
三、感动的真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诗歌技巧与风格 | 第23-29页 |
一、古语 | 第23-24页 |
二、意象 | 第24-26页 |
三、节奏 | 第26页 |
四、结构 | 第26-29页 |
第四章 赵野诗学意义 | 第29-35页 |
一、另一种时间形式 | 第29-31页 |
二、古典抒情方式 | 第31-32页 |
三、诗歌传统和汉语特质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