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调解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行政调解的基本理论 | 第11-15页 |
(一) 行政调解的内涵解析 | 第11-13页 |
1. 行政调解的界定 | 第11-12页 |
2. 行政调解的性质 | 第12页 |
3. 行政调解的功能 | 第12-13页 |
(二) 行政调解的适用原则 | 第13-14页 |
1. 自愿原则 | 第13页 |
2. 合法合理原则 | 第13页 |
3. 高效便民原则 | 第13-14页 |
(三) 加强行政调解的意义 | 第14-15页 |
1. 体现了公权尊重保障私权的精神 | 第14页 |
2. 完善了我国非讼争端解决机制 | 第14页 |
3. 提高了行政机关民事纠纷解决的效率 | 第14-15页 |
二、国外行政调解经验的概述与启示 | 第15-19页 |
(一) 国外行政调解经验概述 | 第15-17页 |
1. 美国 | 第15-16页 |
2. 法国 | 第16页 |
3. 日本 | 第16-17页 |
(二) 国外行政调解经验的启示 | 第17-19页 |
1. 行政调解有完备统一的立法体系 | 第17页 |
2. 行政调解首要原则是完全自愿 | 第17页 |
3. 行政调解范围适用较为广泛 | 第17-18页 |
4. 行政调解方式规范化多样化 | 第18页 |
5、行政调解机构相对中立和专业 | 第18-19页 |
三、我国行政调解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一) 我国行政调解立法不统一 | 第19页 |
(二) 我国行政调解原则不明确 | 第19-20页 |
(三) 我国行政调解范围较狭窄 | 第20页 |
(四) 我国行政调解程序不规范 | 第20-21页 |
(五) 我国行政调解组织机构不科学 | 第21页 |
四、我国行政调解完善的对策 | 第21-26页 |
(一) 实现我国行政调解立法的统一 | 第21-22页 |
1. 法律效力上须符合法律规定 | 第21页 |
2. 制定的法律须具有操作性 | 第21-22页 |
3. 构建统一的行政调解法律体系 | 第22页 |
(二) 明确我国行政调解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1. 行政调解必须体现自愿原则 | 第22页 |
2. 行政调解必须合法、合理 | 第22页 |
3. 行政调解必须高效、便民 | 第22-23页 |
(三) 扩大我国行政调解管辖范围 | 第23页 |
1. 将部分行政纠纷纳入到行政调解的范围 | 第23页 |
2. 扩大行政调解中有关民事争议的范围 | 第23页 |
(四) 规范我国行政调解程序 | 第23-24页 |
1. 设立行政告知和行政听证程序 | 第24页 |
2. 严格规定行政调解的时限及责任 | 第24页 |
3. 确立行政调解与行政裁决人员分离制度 | 第24页 |
(五) 科学设置我国行政调解工作机构 | 第24-26页 |
1. 整合并完善现行行政调解机关 | 第24-25页 |
2. 配置专业的行政调解工作人员 | 第25页 |
3. 行政调解机构的设置还应纳入信访机构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