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陈慈煦辨治脾胃病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1. 陈老对脾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第10-12页
   ·“纳”、“磨”、“运化”第10页
   ·“散精”、“输布津液”第10-11页
   ·“益气”、“生血”、“统血”第11-12页
   ·藏精舍意第12页
2. 陈老对脾胃生理与病理的特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第12-14页
   ·“纳”与“运”第12-13页
   ·“升”和“降”第13页
   ·“燥”和“湿”第13-14页
3. 陈老对脾胃发病的病因和病理产物的体会第14-16页
   ·脾胃发病的病因第14-16页
     ·六淫因素第14页
     ·情志因素第14-15页
     ·饮食因素第15页
       ·肥甘第15页
       ·生冷第15页
       ·酒第15页
     ·生活因素第15-16页
   ·脾胃病的病理产物第16页
     ·食积第16页
     ·痰饮第16页
     ·水气第16页
4. 陈老对脾胃与其它脏腑之间关系的体会第16-18页
   ·脾胃与肝胆的关系第16-17页
   ·脾胃与心的关系第17页
   ·脾胃与肺的关系第17页
   ·脾胃与肾的关系第17-18页
5. 陈老对脾胃病治疗原则的体会第18-19页
   ·治疗脾胃病,关键在调理第18页
   ·注重升降,运转枢机第18页
   ·强调整体观念,他病从脾胃论治第18页
   ·审病虚实,随证治之第18-19页
6. 陈老对脾胃病的预防及调护的体会第19页
   ·内养正气第19页
   ·外慎邪气第19页
   ·调节情志第19页
7. 陈老的治疗经验第19-39页
   ·治疗胃脘痛经验第19-27页
     ·胃脘痛命名第19-20页
     ·胃脘痛的致病因素第20-21页
     ·胃脘痛的治疗原则第21页
       ·调畅气机,理气为要第21页
       ·分清虚实,补泻有度第21页
     ·胃脘痛的辨证分型第21-25页
       ·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型第21-22页
       ·肝郁化火,郁热伤胃型第22页
       ·食积脾胃,阻滞中焦型第22-23页
       ·胃阴不足,虚火上扰型第23页
       ·血行不畅,胃络瘀阻型第23页
       ·脾阳虚弱,痰饮中阻型第23-24页
       ·中阳不振,脾胃虚寒型第24页
       ·寒热虚实错杂型第24-25页
     ·病案举隅第25-26页
     ·心得体会第26-27页
       ·诊疗细微,辨痛明确第26页
       ·治疗原则,理气为要第26页
       ·虚证当补,不宜蛮补第26-27页
   ·通降解毒法治疗噎嗝的临床经验第27-29页
   ·治疗胃反(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痉挛及梗阻一例)经验第29-32页
   ·腹痛治疗经验第32-33页
   ·痢疾与泄泻验案第33-34页
     ·从脾胃论治不寐验案举隅第34-36页
   ·调理中焦,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第36页
   ·上损,下损,治取中第36-39页
     ·调中健脾,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衰第37-38页
     ·甘温扶阳,调补中州,治产后疑难病症第38-39页
8. 陈老遣方用药的经验与特色第39-43页
   ·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第39-40页
   ·用药轻灵,顾护胃气第40页
   ·顾及脾胃,纳运之功第40页
   ·善用药物举隅第40-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一 综述第47-56页
 综述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近况第47-52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综述二: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研究进展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配合中医辨证分期内外用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按摩动态力学刺激防治肥胖对成熟脂肪细胞凋亡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