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武安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实践意义第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主要内容第11页
     ·主要方法第11-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 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第14-17页
   ·起源奠基阶段第14-15页
   ·争论探索阶段第15页
   ·理论深化阶段第15-17页
3 生态承载力研究理论及方法评价第17-26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7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8页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点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18-21页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第18-19页
     ·生态承载力特点第19-20页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第20-21页
   ·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2页
     ·系统论和协调论第22页
     ·生态承载有限论第22-23页
     ·适度人口理论第23页
   ·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评价第23-26页
     ·单因素承载力法第23-24页
     ·净第一性生产力法第24页
     ·生态足迹法第24页
     ·资源供需平衡法第24-25页
     ·状态空间法第25页
     ·综合评价法第25-26页
4 武安市概况及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26-36页
   ·武安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概况第26-30页
     ·自然概况第26页
     ·经济社会概况第26-27页
     ·生态环境概况第27-29页
     ·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武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0-36页
     ·构建原则第30页
     ·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0-34页
     ·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第34-36页
5 武安市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第36-51页
   ·武安市生态弹性力分析第36-38页
   ·武安市资源环境支撑力分析第38-39页
   ·武安市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分析第39-42页
   ·武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第42-51页
     ·生态承载力空间布局分析第43-46页
     ·生态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第46页
     ·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6-51页
6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武安市生态承载力调控途径第51-54页
   ·人口压力调控第51页
     ·制定合理的人口集聚战略第51页
     ·加快经济落后乡镇的产业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51页
   ·经济运行调控第51-52页
     ·发展循环经济第51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51-52页
   ·资源开发利用调控第52页
     ·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力度第52页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用地规模第52页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第52页
   ·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调控第52-54页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第52-53页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第53-5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页
   ·创新点第54-55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5-56页
附录第56-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47年河北省旱灾与救济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太行山区小流域花粉—植被—土地利用关系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