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不锈钢概述 | 第11-13页 |
| ·不锈钢的发展和分类 | 第12-13页 |
| ·不锈钢的腐蚀 | 第13页 |
| ·不锈钢的点蚀机理 | 第13-16页 |
| ·点蚀电位和保护电位 | 第14页 |
| ·点蚀源形成的孕育期 | 第14页 |
| ·点蚀坑的生长 | 第14-16页 |
| ·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 | 第16-19页 |
| ·临界点蚀温度的测试方法 | 第16-17页 |
| ·临界点蚀温度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电化学噪声技术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 ·实验试样及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试样制备 | 第21-22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与装置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22-23页 |
| ·不锈钢敏化处理 | 第23页 |
| ·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 ·恒电位测试 | 第23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 | 第23-24页 |
| ·升降温控制及测试前准备 | 第24页 |
| ·微观形貌观察 | 第24-25页 |
| ·腐蚀形貌观察 | 第24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4-25页 |
| 第3章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的临界点蚀温度判据研究 | 第25-38页 |
| ·前言 | 第25页 |
| ·304 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测试 | 第25-33页 |
| ·实验环境 | 第25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结果 | 第25-31页 |
| ·腐蚀形貌观察 | 第31-32页 |
| ·恒电位测试结果 | 第32-33页 |
| ·2506 双相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测试 | 第33-37页 |
| ·实验环境 | 第33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结果 | 第33-36页 |
| ·恒电位测试结果 | 第36页 |
| ·腐蚀形貌观察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加入不同浓度 MoO42-对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38-48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实验环境 | 第38页 |
| ·钼酸盐缓蚀剂 | 第38-39页 |
| ·加入不同浓度 MoO42-的 NaCl 溶液中 2506 双相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测试 | 第39-44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 | 第39-43页 |
| ·恒电位测试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的临界点蚀温度判据的准确性 | 第44-45页 |
| ·钼酸盐缓蚀剂对材料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表面不同粗糙度对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48-59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实验环境 | 第48-49页 |
| ·不同表面粗糙度下 2506 双相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测试 | 第49-53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 | 第49-53页 |
| ·恒电位测试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的临界点蚀温度判据的准确性 | 第53-54页 |
| ·表面粗糙度对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6章 不同热处理状态对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59-69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实验环境 | 第59页 |
| ·金相分析 | 第59-61页 |
| ·敏化处理不同时间的 2506 双相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测试 | 第61-65页 |
| ·电化学噪声测试 | 第61-65页 |
| ·恒电位测试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的临界点蚀温度判据的准确性 | 第65-66页 |
| ·敏化时间对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7章 温度循环状态下材料临界点蚀温度研究 | 第69-75页 |
| ·前言 | 第69页 |
| ·实验环境 | 第69页 |
| ·恒电位测试 | 第69-71页 |
| ·点蚀统计情况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