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论大学教育的对话机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已有研究回顾第12-15页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第15-1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大学教育对话的缺失及伦理反思第19-27页
   ·大学教育的“对话”现状第19-21页
   ·大学教育“对话”缺失的原因第21-24页
   ·大学教育对话的价值意蕴第24-27页
第3章 创建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理论依据第27-34页
   ·主体理论第27-29页
   ·对话理论第29-34页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第29-30页
     ·马丁·布伯“我一你”关系的对话论第30-31页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教学思想第31页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第31-32页
     ·戴维·伯姆的对话论第32-34页
第4章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核心内容第34-43页
   ·大学教育对话的特殊性第34-37页
     ·“对话”基础更具民主性与平等性第34页
     ·“对话”性质更具理解性与共享性第34-35页
     ·“对话”内容更具多元性与复杂性第35-36页
     ·“对话”过程更具开放性与持续性第36页
     ·“对话”成果更具批判性与创生性第36-37页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主要构件第37-42页
     ·运行机制第37-39页
     ·动力机制第39-41页
     ·保障机制第41-42页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主要构件之间的关系第42-43页
第5章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运行第43-52页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运行原则第43-45页
     ·互动性原则第43-44页
     ·开放性原则第44页
     ·差异性原则第44-45页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实施环节第45-47页
     ·准备第45-46页
     ·切入第46页
     ·深化第46-47页
     ·延展第47页
   ·大学教育对话机制的实施策略第47-52页
     ·采取悦纳的对话态度,树立民主平等理念第48页
     ·掌握对话的艺术,活跃对话氛围第48-49页
     ·以“问题”为轴心,精心设计话题第49-50页
     ·丰富对话主体,创设话语空间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历史关系研究--兼谈高校校史标准
下一篇: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现状及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