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生产者服务业内涵及界定 | 第12-13页 |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7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7-18页 |
·熵值赋权 | 第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全文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生产者服务业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生产者服务业 | 第20页 |
·制度与制度创新 | 第20页 |
·交易成本 | 第20-21页 |
·从制度角度理解生产者服务业 | 第21-24页 |
·从人类行为角度理解生产者服务业 | 第21-22页 |
·从合作互惠角度理解生产者服务业 | 第22-23页 |
·从交易费用角度理解生产者服务业 | 第23-24页 |
·生产者服务业的五力模型 | 第24-26页 |
·波特五力模型 | 第24-25页 |
·生产者服务业五力模型制度分析 | 第25-26页 |
·制度完善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 第26-28页 |
·提供市场激励机制 | 第26-27页 |
·规范市场秩序 | 第27页 |
·降低交易成本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辽宁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9页 |
·辽宁正式制度环境 | 第29-36页 |
·产权制度 | 第29-31页 |
·市场制度 | 第31-32页 |
·对外开放程度 | 第32-34页 |
·政府效率 | 第34-36页 |
·辽宁非正式制度环境 | 第36-37页 |
·市场经济观念薄弱 | 第36页 |
·就业观念陈旧 | 第36-37页 |
·文化观念融合较好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辽宁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与其他省市比较评价研究 | 第39-49页 |
·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比较评价研究 | 第39-41页 |
·比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9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9-41页 |
·基于熵值法赋权的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思路 | 第41页 |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赋权 | 第41-42页 |
·基于熵值法赋权的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评价模型 | 第42页 |
·辽宁省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与其他省市比较研究 | 第42-46页 |
·区域及样本的选取 | 第42页 |
·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评价分析过程 | 第42-46页 |
·辽宁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主要存在问题 | 第46-48页 |
·政府效率不高、监管力度不够 | 第46-47页 |
·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落后 | 第47页 |
·尖端人才缺乏、文化传播设施 | 第47页 |
·国有企业比重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 第47-48页 |
·对外开放水平较低 | 第48页 |
·就业观念保守单一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推进辽宁生产者服务业制度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 第49-50页 |
·精简人员,采用绩效激励机制 | 第49页 |
·用政策替代资金支持,提高企业自主意识 | 第49-50页 |
·完善市场制度体系,实现市场调节机制 | 第50页 |
·鼓励中介组织发展,实现多方监管 | 第50页 |
·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实现市场公平竞争 | 第50页 |
·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50-51页 |
·提高产权保护意识,认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 第50-51页 |
·鼓励专利申请,并提高专利审批灵活性 | 第51页 |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保证经济和思想的双开放 | 第51-52页 |
·适当引进外资企业、项目,加快国际化步伐 | 第51页 |
·提供进出口商品信息平台,减少交易费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