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丝素微球的制备及红花丝素微球的初步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1 丝素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 ·丝素蛋白的药用价值及结构研究 | 第10-12页 |
| ·丝素蛋白组成及功效 | 第10-11页 |
| ·丝素蛋白的结构 | 第11页 |
| ·影响丝素蛋白构象的因素 | 第11-12页 |
| ·丝素蛋白的应用研究 | 第12-22页 |
| ·丝素作为抗凝血材料的研究 | 第12-16页 |
| ·丝素蛋白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 | 第16-22页 |
| 2 红花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 ·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2-23页 |
| ·红花的药理作用 | 第23-24页 |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23页 |
| ·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 | 第23页 |
| ·镇痛作用 | 第23页 |
| ·抗炎作用 | 第23-24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24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24页 |
| ·免疫抑制作用 | 第24页 |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24页 |
| ·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纯化研究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阿司匹林丝素缓释微球的制备 | 第27-51页 |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 ·再生丝素溶液的制备 | 第27-29页 |
| ·脱胶 | 第27-28页 |
| ·脱胶丝素纤维的溶解 | 第28页 |
| ·脱盐 | 第28-29页 |
| ·丝素溶液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 ·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29页 |
| ·丝素微球粒径的测定 | 第29页 |
|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 ·阿司匹林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30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 ·两种醇沉脱盐工艺的比较 | 第30-34页 |
| ·醇沉脱盐工艺的研究 | 第30-33页 |
| ·透析脱盐的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 ·丝素微球的制备机理 | 第34页 |
| ·正交优化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工艺 | 第34-42页 |
| ·丝素浓度对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油水相比例对丝素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乳化剂含量对丝素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Asp/SF比例对丝素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正交试验 | 第40-41页 |
| ·验证试验 | 第41-42页 |
| 4 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的质量评价 | 第42-48页 |
| ·丝素载药微球的粒径分布 | 第42页 |
| ·丝素微球的形貌 | 第42-43页 |
| ·丝素载药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 | 第43-45页 |
| ·阿司匹林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 ·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 | 第43-44页 |
| ·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在模拟肠液中的释药性能 | 第44-45页 |
| ·阿司匹林丝素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中的释药性能 | 第45页 |
| ·微球稳定性试验 | 第45-47页 |
| ·长期性试验 | 第46页 |
| ·高温试验 | 第46页 |
| ·高湿试验 | 第46-47页 |
| ·丝素微球溶胀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 5 阿司匹林微球质量标准草案 | 第48-50页 |
| 6 总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51-63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1页 |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2 纤维素酶解提取红花黄色素工艺的研究 | 第51-58页 |
| ·HSYA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1-54页 |
| ·色谱条件 | 第51页 |
|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52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2-53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53-54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4页 |
| ·纤维素酶最适条件的确定 | 第54-57页 |
| ·纤维素酶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57-58页 |
| ·提取时间对红花黄色素的影响 | 第57页 |
| ·提取次数对红花黄色素的影响 | 第57-58页 |
| ·验证试验 | 第58页 |
| 3 醇沉纯化红花黄色素工艺研究 | 第58-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 ·醇沉工艺操作步骤 | 第58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准备 | 第58页 |
| ·HSYA转移率、纯度和浸膏得率的计算的测定 | 第58-59页 |
| ·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果 | 第59-61页 |
| ·提取液中乙醇质量分数对醇沉纯化工艺的影响 | 第59页 |
| ·搅拌速度对醇沉纯化工艺的影响 | 第59页 |
| ·药液pH对醇沉纯化工艺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正交试验 | 第60-61页 |
| ·验证性试验 | 第61页 |
| 4 红花丝素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61-62页 |
| ·红花丝素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61-62页 |
| ·红花丝素微球的形貌 | 第62页 |
| 5 总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论文著作 | 第73-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