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网络文化研究 | 第11-12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研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概述 | 第14-18页 |
| ·集体性特征 | 第14-15页 |
| ·口头性特征 | 第15-16页 |
| ·变异性特征 | 第16页 |
| ·传承性特征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分类 | 第18-27页 |
| ·按照传播媒介进行分类 | 第18-21页 |
| ·手机短信飞信笑话 | 第18页 |
| ·贴吧笑话 | 第18-19页 |
| ·网络漫画式笑话 | 第19页 |
| ·网络视频笑话 | 第19-20页 |
| ·微博笑话 | 第20-21页 |
| ·按照内容分类 | 第21-25页 |
| ·政治笑话 | 第22页 |
| ·经济类笑话 | 第22-23页 |
| ·校园笑话 | 第23-24页 |
| ·情色笑话 | 第24-25页 |
| ·按照艺术手法分类 | 第25-27页 |
| ·冷笑话 | 第25页 |
| ·段子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特征 | 第27-34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盛行的背景分析 | 第27-28页 |
| ·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需求 | 第27-28页 |
| ·网络技术和交流平台的发展 | 第28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特征分析 | 第28-34页 |
| ·口语化特征 | 第28-29页 |
| ·交互性特征 | 第29-31页 |
| ·现实性特征 | 第31页 |
| ·即时性特征 | 第31-32页 |
| ·变异性特征的削弱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传播 | 第34-39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传播渠道分析 | 第34-37页 |
|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口头传播 | 第35-36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传播渠道 | 第36-37页 |
| ·互联网时代民间笑话的传播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 ·反映民意的作用 | 第37-38页 |
| ·娱乐身心的作用 | 第38-39页 |
| ·舆论监督的作用 | 第39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参考论文 | 第42页 |
| 网络资源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