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我国粮食进出口“逆调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选题背景第8-11页
     ·实践背景第8-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政府管制理论研究第12-13页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第13-14页
     ·粮食问题研究动态第14-15页
     ·粮食进出口调控研究动态第15-17页
   ·研究目标与方法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逆调控”理论分析第19-24页
   ·基本概念第19-20页
     ·粮食概念的界定第19页
     ·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逆调控”概念的界定第20页
   ·理论基础第20-23页
     ·粮食产业特征第20-2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粮食进出口贸易第21-22页
     ·粮食贸易政策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第24-30页
   ·机制构成第24-25页
     ·调控目标第24-25页
     ·调控主体及对象第25页
     ·调控工具第25页
   ·调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第25-28页
     ·进出口的可行性第26页
     ·国际市场粮价第26-27页
     ·物流设备及费用第27页
     ·人民币汇率第27-28页
   ·进出口调控分析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逆调控”实证分析第30-41页
   ·粮食进出口贸易“逆调控”第30-32页
     ·粮食进出口“逆调控”的内涵及特征第30-31页
     ·粮食进出口“逆调控”的影响第31-32页
   ·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现状第32-34页
     ·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分析第32-33页
     ·我国粮食进出口格局第33-34页
   ·我国粮食进出口“逆调控”的特征与效应分析第34-40页
     ·运行特征第34-37页
     ·效应分析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第41-46页
   ·“逆调控”成因分析第41-43页
     ·粮食进出口决策体系不完善第41页
     ·对粮食供求关系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不够第41-42页
     ·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稳定性差第42页
     ·缺乏对各粮食品种及调控目标的的差异性认识第42-43页
   ·对策建议第43-46页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定稳定的进出口政策第43页
     ·区分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的差异第43-44页
     ·采取不同措施调控谷物和大豆的进出口第44页
     ·运用粮食期货的导向性来指导粮食进出口第44-45页
     ·采取不同策略来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差异化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端板型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
下一篇: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