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班级文化 | 第12-14页 |
·班级文化建设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观察法 | 第15页 |
·问卷调查 | 第15-16页 |
·访谈法 | 第16-17页 |
2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 | 第17-24页 |
·班级文化 | 第17-19页 |
·班级文化的含义 | 第17页 |
·班级文化的结构 | 第17-18页 |
·班级文化的功能 | 第18-19页 |
·班级文化建设 | 第19-20页 |
·班级文化建设的含义 | 第19页 |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19-20页 |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20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 | 第20-21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含义 | 第20-21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 | 第21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21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2页 |
·双主体合作论 | 第22-24页 |
3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调查分析 | 第24-32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分析 | 第24-26页 |
·教师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 | 第24-25页 |
·学生参与不足,有心无力 | 第25页 |
·家长支持不够,片面关注学业成绩 | 第25-26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分析 | 第26-27页 |
·偏重外在物质建设,忽视内在精神影响 | 第26页 |
·缺乏个性化、特色化 | 第26-27页 |
·重视阶段性主题活动,忽视日常管理革新 | 第27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分析 | 第27-28页 |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第27-28页 |
·教师主体地位突出 | 第28页 |
·师生主体地位失衡 | 第28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分析 | 第28-32页 |
·人际关系不够融洽,不会与人合作 | 第28-29页 |
·学生评价以分为主,缺乏奖惩结合 | 第29-30页 |
·心理辅导实际效果不佳 | 第30-31页 |
·盲目排斥或沉迷网络,忽视其积极意义 | 第31-32页 |
4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2-39页 |
·对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 第32-33页 |
·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意义认识不足 | 第32页 |
·学生作业多,压力大,自我发展时间少 | 第32-33页 |
·社会用人机制重学历轻能力 | 第33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不到位 | 第33-34页 |
·重视显性效果,忽视隐性作用 | 第33-34页 |
·重视集体统一,忽视个性发展 | 第34页 |
·重视实施结果,轻视实施过程 | 第34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主体理念 | 第34-35页 |
·对受教者身份认识失当 | 第34-35页 |
·对施教者身份认识失当 | 第35页 |
·对师生平等关系认识失当 | 第35页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 第35-39页 |
·缺乏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意识 | 第35-36页 |
·学生评价手段、激励机制单一 | 第36-37页 |
·心理辅导认识不够 | 第37-38页 |
·片面夸大网络的负作用 | 第38-39页 |
5 加强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39-57页 |
·增强对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 第39-40页 |
·重塑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第39页 |
·强化家校沟通,增强家长的认识 | 第39页 |
·转变社会风气,重塑用人标准 | 第39-40页 |
·落实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的建设 | 第40-48页 |
·全面有效地创建班级文化 | 第40-47页 |
·创建特色化的班级文化 | 第47页 |
·强化过程管理,重视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树立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科学平等的主体理念 | 第48-50页 |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 第48-49页 |
·树立科学的“班主任观” | 第49-50页 |
·建立科学平等的双主体模式 | 第50页 |
·明确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50-57页 |
·创建新型的人际关系 | 第50-53页 |
·建立多元的班级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54-56页 |
·利用网络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A: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
附录 B: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