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课题背景 | 第14-17页 |
·NO_x的来源和生成机理 | 第14-15页 |
·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SCR脱硝技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SCR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基于钒钛催化剂的SCR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快速SCR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晶格氧研究 | 第20-21页 |
·非化学计量钒钛氧化物研究 | 第21页 |
·钒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钒钛催化剂载体研究 | 第21-23页 |
·钒钛催化剂助剂研究 | 第23-24页 |
·钒钛催化剂中毒研究 | 第24-26页 |
·微波技术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微波加热原理与特点 | 第26页 |
·微波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意义 | 第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 实验系统与方法 | 第30-35页 |
·实验物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33-34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4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BET)测定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微波及助剂对钒钛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35-48页 |
·催化剂助剂的筛选 | 第35-39页 |
·Ce助剂 | 第36-37页 |
·Mn助剂 | 第37-38页 |
·Fe助剂 | 第38-39页 |
·钒锰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V_2O_5负载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Mn负载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微波干燥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XRD表征分析 | 第42-43页 |
·SEM表征分析 | 第43-44页 |
·BET表征分析 | 第44页 |
·微波干燥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微波参数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Ce对V-Mn/TiO_2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48-59页 |
·Ce对V-Mn/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Ce对V-Mn/TiO_2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Ce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V-Mn-Ce/TiO_2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50-51页 |
·反应参数对V-Mn-Ce/TiO_2-W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NO脱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NO脱除率随煅烧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NO脱除率随空速比的变化规律 | 第53页 |
·NO脱除率随NH_3/NO的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NO脱除率随O_2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V-Mn-Ce/TiO_2-W催化剂瞬态响应实验 | 第55-58页 |
·NH_3的瞬态响应实验 | 第55-56页 |
·O_2的瞬态响应试验 | 第56-57页 |
·NO的瞬态响应试验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V-Mn-Ce/TiO_2-W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9-65页 |
·内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 第59-61页 |
·反应速率常数 | 第61-63页 |
·反应活化能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未来工作的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