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简介 | 第9-10页 |
| ·ICF辐射驱动对称性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ICF中的辐射驱动对称性问题 | 第13-25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辐射驱动对称性要求 | 第13-15页 |
| ·辐射驱动对称性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第15-20页 |
| ·束-腔-靶几何位形 | 第15-17页 |
| ·锥环间激光功率比 | 第17-18页 |
| ·时间因素 | 第18-19页 |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视角因子算法 | 第20-23页 |
| ·任意旋转面间的视角因子算法 | 第20-21页 |
| ·柱腔面元间的视角因子 | 第21-22页 |
| ·柱腔面元与靶丸面元之间的视角因子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神光系列装置上的辐射驱动对称性分析 | 第25-44页 |
| ·计算模型 | 第25-31页 |
| ·黑腔内侧激光光斑参数及占空比计算 | 第26-27页 |
| ·靶丸表面辐射能流计算 | 第27-29页 |
| ·辐射驱动对称性分析 | 第29-31页 |
| ·神光-Ⅱ和神光-Ⅲ原型内爆对称性调节实验分析 | 第31-36页 |
| ·神光-Ⅱ内爆对称性调节实验分析 | 第31-33页 |
| ·神光-Ⅲ原型内爆对称性调节实验分析 | 第33-35页 |
| ·简化和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 ·神光-Ⅲ主机内爆腔靶参数分析 | 第36-42页 |
| ·固定其它参数进行腔长扫描 | 第36-38页 |
| ·腔壁反照率影响 | 第38页 |
| ·内外环单束激光功率比影响 | 第38-39页 |
| ·光斑移动距离影响 | 第39-40页 |
| ·诊断孔尺寸影响 | 第40-41页 |
| ·离焦量影响 | 第41页 |
| ·靶丸直径和激光注入孔直径影响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辐射驱动时变对称性及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44-66页 |
| ·计算模型 | 第44-50页 |
| ·权重函数定义 | 第44-45页 |
| ·黑腔壁上辐射能流密度时空分布计算 | 第45-49页 |
| ·靶丸表面接收能流时空分布计算及辐照对称性分析 | 第49-50页 |
| ·辐射驱动时变对称性分析 | 第50-56页 |
| ·靶丸收缩速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激光-X光转换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激光脉冲波形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确定因素对靶丸辐射驱动对称性的影响 | 第56-61页 |
| ·靶丸中心轴向装配偏差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激光束轴向瞄准偏差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激光束缺束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激光脉冲功率偏差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组合参数扫描 | 第61-64页 |
| ·双参数分析-同时扫描黑腔长度和直径 | 第62页 |
| ·三参数分析-同时扫描黑腔长度、直径和激光注入孔直径 | 第62-63页 |
| ·SG-Ⅱ和SG-Ⅲ原型内爆对称性实验参数进行腔长扫描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辐射驱动对称性分析的可视化研究 | 第66-73页 |
| ·研究背景 | 第66-67页 |
| ·软件介绍 | 第67页 |
| ·软件演示 | 第67-71页 |
| ·三维建模与腔靶安装 | 第67-69页 |
| ·仿真计算及可视化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3-74页 |
| 附录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