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阻燃纸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阻燃纸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纸质材料的阻燃剂 | 第15-19页 |
·定义与分类 | 第15-16页 |
·阻燃原理 | 第16-18页 |
·阻燃剂的复配与协同作用 | 第18页 |
·应用与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硅酸铝钠阻燃剂的发展与应用 | 第19-20页 |
·分析及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阻燃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阻燃机理的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硅酸铝钠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及特性表征 | 第24-32页 |
·实验主要原料、仪器与方法 | 第24-26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硅酸铝钠的合成 | 第25-26页 |
·硅酸铝钠的特性表征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温度、时间、配比、pH对硅酸铝钠粒径的影响 | 第26-28页 |
·温度、时间、pH对硅酸铝钠粘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硅酸铝钠的能谱图分析 | 第29-30页 |
·硅酸铝钠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硅酸铝钠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研究 | 第32-38页 |
·实验主要原料、仪器与方法 | 第32-34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阻燃纸制备方法 | 第33页 |
·阻燃剂性能具体评价方法 | 第33页 |
·添加量测定方法 | 第33页 |
·白度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添加法对硅酸铝钠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涂布法对硅酸铝钠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粒径对硅酸铝钠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硅酸铝钠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阻燃效果对比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硅酸铝钠阻燃剂复配体系对纸张阻燃效果性能的研究 | 第38-55页 |
·实验主要原料、仪器及方法 | 第38-40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硅酸铝钠的阻燃效果 | 第40-41页 |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41-43页 |
·硅酸铝钠+氢氧化镁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43-44页 |
·硅酸铝钠+氢氧化铝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44-45页 |
·硅酸铝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红磷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45-48页 |
·硅酸铝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膨润土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48-50页 |
·硅酸铝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膨润土+红磷复配测定的阻燃效果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硅酸铝钠与氢氧化物复配体系的阻燃机理初步分析 | 第55-66页 |
·实验主要原料、仪器及方法 | 第55-56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阻燃剂以及制备的阻燃纸的热分析 | 第56-60页 |
·阻燃剂以及制备阻燃纸的SEM分析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