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女性生活的嬗变与传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 第8-15页 |
一、 有关清末民初的女性状况研究 | 第9-14页 |
二、 宗族家谱史中的女性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15-23页 |
一、 西方物质文化对女性生活的冲击 | 第15-17页 |
二、 基督教会对上海女性的影响 | 第17-23页 |
第二章 女性的社会活动空间及其拓展 | 第23-46页 |
第一节 开埠前上海妇女的家计营生 | 第23-30页 |
一、 农耕 | 第23-24页 |
二、 纺织与刺绣 | 第24-27页 |
三、 从事渔业与贩盐 | 第27-28页 |
四、 家计、族产的经营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开埠后职业女性的出现 | 第30-39页 |
一、 女工的出现及盛行 | 第30-32页 |
二、 女佣行业的兴起 | 第32-34页 |
三、 女堂倌引发伤风化论 | 第34-36页 |
四、 女说书、女伶的兴起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公益活动与女子社会空间的扩大 | 第39-46页 |
一、 妇女在传统社会公益中的作用 | 第39-41页 |
二、 开埠后妇女社会公益活动的扩展 | 第41-46页 |
第三章 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 第46-60页 |
第一节 上海本地女子受教育的传统 | 第46-52页 |
一、 名声在外的女子才情 | 第46-48页 |
二、 女子受教育的原因 | 第48-51页 |
三、 传统女子受教育的特征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新女性的培养 | 第52-60页 |
一、 女子教育在观念上的转变 | 第52-54页 |
二、 女学生的来源 | 第54-58页 |
三、 近代女学中的传统因素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婚姻家庭模式中的沿袭与变异 | 第60-80页 |
第一节 开埠前上海妇女的婚姻状况及家庭地位概述 | 第60-69页 |
一、 包办的婚姻制度 | 第60-61页 |
二、 女性记入家谱的原则 | 第61-63页 |
三、 对贞女烈妇的推崇 | 第63-67页 |
四、 传统的贤妇形象 | 第67-69页 |
第二节 贞节观的动摇 | 第69-75页 |
一、 再婚现象的普遍存在 | 第69-71页 |
二、姘居之风与台基的盛行 | 第71-75页 |
第三节 近代女学生的婚姻观 | 第75-80页 |
第五章 开埠后上海女性生活方式的变迁 | 第80-93页 |
第一节 女子休闲方式的扩展 | 第80-86页 |
一、 传统休闲活动的延续与扩展 | 第80-82页 |
二、 西式娱乐活动形成新潮流 | 第82-86页 |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变迁 | 第86-90页 |
一、 女子服饰的改变及其特征 | 第86-88页 |
二、 女子美容的流行 | 第88-90页 |
第三节 享乐崇奢之风的兴起与妇女消费观的改变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