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3-14页 |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4-16页 |
|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16页 |
| ·农业产业竞争力 | 第16页 |
| ·理论指导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中国小杂粮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甘肃小杂粮产业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 ·中国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 ·小杂粮的分布 | 第21-22页 |
| ·小杂粮的生产 | 第22-24页 |
| ·甘肃小杂粮的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 ·甘肃小杂粮的生产情况 | 第24-26页 |
| ·质量与品牌建设 | 第26-27页 |
| ·小杂粮贸易概况 | 第27页 |
| ·甘肃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 第27-30页 |
| ·机遇 | 第27-29页 |
| ·可能或潜在的威胁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甘肃小杂粮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43页 |
| ·生产要素分析 | 第30-33页 |
| ·市场需求状况 | 第33-36页 |
| ·国际市场 | 第33-34页 |
| ·国内市场 | 第34-36页 |
| ·小杂粮消费的发展趋势 | 第36页 |
| ·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 第36-39页 |
| ·农用生产资料行业 | 第37页 |
| ·甘肃小杂粮加工业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 ·甘肃小杂粮流通方式分析 | 第38-39页 |
| ·产业经营主体状况 | 第39-40页 |
| ·产业化组织 | 第39-40页 |
| ·甘肃小杂粮的生产组织方式 | 第40页 |
| ·甘肃小杂粮生产者的基本情况 | 第40页 |
| ·政府行为与相关政策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甘肃小杂粮产业链竞争力实证分析——以会宁谷子为例 | 第43-56页 |
| ·研究方法和调查设计 | 第43-44页 |
| ·研究方法及对象的选取 | 第43页 |
| ·调查设计及样本分析 | 第43-44页 |
| ·产业链运行模式结构分析 | 第44-53页 |
| ·谷子的生产现状 | 第45-50页 |
| ·谷子的流通现状 | 第50-51页 |
| ·谷子的加工现状 | 第51-52页 |
| ·谷子加工品流通现状 | 第52-53页 |
| ·谷子加工成小米的整个产业链条的收益分析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初步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 ·基本结论 | 第56-57页 |
| ·建议 | 第57页 |
| ·重视小杂粮优良品种的培育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 第57页 |
| ·建立稳定可靠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 | 第57页 |
| ·进一步培育小杂粮物流市场,扶持中介组织,拓展销售渠道 | 第57页 |
| ·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