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贷款诈骗问题的案例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案例 | 第9-13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9-10页 |
(二) 诉辩主张 | 第10页 |
(三) 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 第10-12页 |
(四) 判案理由 | 第12-13页 |
(五) 定案结论 | 第13页 |
二、案件的法理分析 | 第13-28页 |
(一) 案件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13-18页 |
1、"非法占有"的涵义 | 第14页 |
2、"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3、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依据 | 第15-17页 |
4、本案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 第17-18页 |
5、贷款诈骗罪的间接故意 | 第18页 |
(二) 案件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8-22页 |
1、单位合法性要件分析 | 第19-20页 |
2、单位意志性要件分析 | 第20-21页 |
3、法定性要件分析 | 第21-22页 |
(三) 案件客观方面的认定 | 第22-24页 |
1、"以其他方法"行为方式的理论争议 | 第22-23页 |
2、本案中张××行为的定性 | 第23-24页 |
(四) 案件定性及评价 | 第24-28页 |
1、案件定性 | 第24-25页 |
2、贷款诈骗罪主体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3、对案件判决的评价 | 第26-28页 |
三、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第28-31页 |
(一) 我国贷款诈骗犯罪的立法不足 | 第28-29页 |
(二)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29-31页 |
1、增设单位犯罪主体 | 第29-30页 |
2、将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事实法定化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