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地域性:借重与超越 | 第9-14页 |
| 一、地域性的借重 | 第9-10页 |
| 二、地域性的超越 | 第10-14页 |
| 第二章 反思现代性:诗歌内容 | 第14-26页 |
| 一、自然的哀歌 | 第14-17页 |
| 二、异化的生活 | 第17-22页 |
| 三、不死的乡愁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开放的写作:诗技呈现 | 第26-43页 |
| 一、注重意象开掘与意境营造 | 第26-30页 |
| 二、细节的提炼与描写 | 第30-34页 |
| 三、跨文体写作 | 第34-39页 |
| 四、语言特色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缺少万丈雄心的写作者:启示意义 | 第43-46页 |
| 一、当下诗歌创作的状况 | 第43-44页 |
| 二、对当下诗歌创作的启示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50页 |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