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背景和思想渊源 | 第13-20页 |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背景 | 第13-14页 |
·战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 第13页 |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 | 第13-14页 |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4-20页 |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 | 第14-16页 |
·亨利·勒斐伏尔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 | 第16-17页 |
·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社会批判理论 | 第17-18页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18-20页 |
2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构成及其特征 | 第20-32页 |
·符号消费理论的内容 | 第20-25页 |
·符号消费所代表的意象 | 第20-22页 |
·符号消费的差异性原则 | 第22-23页 |
·符号消费的广告效应 | 第23-25页 |
·符号消费理论的特征 | 第25-27页 |
·符号是符号消费理论的灵魂 | 第25-26页 |
·文化消费符号化 | 第26-27页 |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27-32页 |
·拉康的镜像理论 | 第27-28页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 第28-29页 |
·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 第29-32页 |
3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 第32-37页 |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意义 | 第32-34页 |
·对社会转变的深刻洞见 | 第32-33页 |
·对马克思符号萌芽的发展和创新 | 第33页 |
·对社会群众生活方式的深刻透析 | 第33-34页 |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局限性 | 第34-37页 |
·没有根基的社会符号理论 | 第34-36页 |
·悲观虚无的社会符号理论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