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的特色之处与难点 | 第18-20页 |
| ·研究的特色之处 | 第18-19页 |
| ·难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产学研合作的特征 | 第21-22页 |
|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22-28页 |
| ·“协同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 ·“官产学关系的三重螺旋”理论 | 第23-24页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 第24-25页 |
| ·SWOT 分析法 | 第25-28页 |
| 第3章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 第28-38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绩 | 第28-33页 |
| ·湖北省高校数量多,科教实力雄厚 | 第28-30页 |
| ·高校所属科研机构科研形势良好 | 第30-31页 |
| ·高校科研成果突出,经济效益明显 | 第31-33页 |
|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法律环境趋好 | 第33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 第33-38页 |
| ·技术转让模式 | 第34页 |
| ·合作开发模式 | 第34-35页 |
| ·共建实体模式 | 第35-36页 |
| ·人才合作培养与交流模式 | 第36-37页 |
| ·大学科技园模式 | 第37-38页 |
| 第4章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50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8-47页 |
| ·思想观念方面 | 第38-39页 |
| ·内部机制方面 | 第39-40页 |
| ·外部条件方面 | 第40-47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原因 | 第47-50页 |
| ·微观层面 | 第47-48页 |
| ·宏观层面 | 第48-50页 |
| 第5章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 第50-64页 |
| ·国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经验与借鉴 | 第50-56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指导思想 | 第56-57页 |
| ·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对策 | 第57-64页 |
| ·发挥高校的协同创新作用 | 第57-58页 |
|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8-59页 |
| ·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 第59-61页 |
| ·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 第61-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