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縮略词表 | 第11-13页 |
| 1 前言 | 第13-32页 |
| ·棉铃虫的危害及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3-14页 |
| ·棉铃虫的危害 | 第13页 |
|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13-14页 |
| ·棉铃虫的抗药性机理及细胞色素P450基因简介 | 第14-19页 |
| ·棉铃虫的抗药性机理 | 第14-15页 |
| ·细胞色素P450基因简介 | 第15-19页 |
| ·细胞色素P450基因命名 | 第15-16页 |
| ·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组织分布与诱导 | 第16-17页 |
| ·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页 |
|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超量表达与抗药性 | 第17-19页 |
| ·RNAi简介 | 第19-23页 |
| ·RNAi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 ·昆虫RNAi的导入方法 | 第20-22页 |
| ·注射法 | 第20-21页 |
| ·饲喂法 | 第21页 |
| ·转基因法 | 第21-22页 |
| ·dsRNA的获得方法 | 第22页 |
| ·昆虫RNAi的应用 | 第22-23页 |
| ·杆状病毒简介 | 第23-29页 |
| ·杆状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 第24页 |
| ·杆状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24-25页 |
| ·杆状病毒的感染周期 | 第25-26页 |
| ·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第27-29页 |
| ·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 ·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优点 | 第29页 |
| ·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 | 第29-30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6页 |
| ·供试菌株 | 第32页 |
| ·细胞系 | 第32页 |
| ·棉铃虫 | 第32-33页 |
| ·培养基 | 第33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 ·引物合成 | 第34-35页 |
| ·测序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8页 |
| ·重组病毒的构建 | 第36-43页 |
| ·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 ·总RNA的检测 | 第36-37页 |
| ·RNA反转录成cDNA | 第37-38页 |
| ·棉铃虫中肠P450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38页 |
| ·目的片段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 ·正向片段F和反向片段R连接到pFastBacR载体上 | 第39页 |
| ·Polh-EGFP基因插入重组质粒中 | 第39-40页 |
| ·获得重组Bacmid | 第40-41页 |
| ·提取Bacmid | 第41页 |
| ·重组Bacmid的PCR检测 | 第41-42页 |
| ·细胞的培养方法 | 第42页 |
| ·转染和感染美洲棉铃虫卵巢细胞系 | 第42-43页 |
| ·重组病毒的活性分析 | 第43-48页 |
|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 ·BV注射棉铃虫 | 第44页 |
| ·多角体的扩增、纯化、计数 | 第44-45页 |
|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以及反转录成cDNA | 第45页 |
| ·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后P450的转录水平 | 第45-46页 |
| ·RT-PCR检测病毒感染后P450的转录水平 | 第46页 |
| ·重组病毒的生物测定 | 第46-47页 |
| ·氯氰菊酯的生物测定 | 第47页 |
| ·重组病毒与氯氰菊酯联合作用的生物测定 | 第47-4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3页 |
| ·重组病毒的构建 | 第48-55页 |
| ·总RNA质量的检测 | 第48页 |
| ·棉铃虫P450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48-49页 |
| ·正向片段F和反向片段R连接到pFastBacR载体上 | 第49-51页 |
| ·Polh-EGFP基因插入重组质粒中 | 第51-52页 |
| ·重组Bacmid的PCR检测 | 第52-55页 |
| ·转染和感染细胞 | 第55页 |
| ·重组病毒多角体的获得 | 第55页 |
| ·重组病毒的活性分析 | 第55-63页 |
| ·重组病毒BV滴度的测定 | 第55页 |
| ·检测病毒感染棉铃虫后中肠P450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55-58页 |
| ·vHaBac-CYP9A14t的生物测定 | 第58-59页 |
| ·混合病毒的生物测定 | 第59页 |
| ·氯氰菊酯的生物测定 | 第59-60页 |
| ·vHaBac-CYP9A14t与氯氰菊酯联合作用的生物测定 | 第60-61页 |
| ·混合病毒与氯氰菊酯联合作用的生物测定 | 第61-63页 |
| 4 总结与讨论 | 第63-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