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移民社区的文化交流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三河市城建新村为例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假设 | 第19-25页 |
| §2.1 研究对象介绍 | 第19-20页 |
| ·河北省三河市简介 | 第19-20页 |
| ·城建新村简介 | 第20页 |
| §2.2 研究假设的基础 | 第20-24页 |
| ·社会基础 | 第20-21页 |
| ·文化基础 | 第21-23页 |
|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 §2.3 研究假设:文化交流模式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第25-29页 |
| §3.1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25-26页 |
| ·调查对象介绍 | 第25页 |
| ·确定调查对象 | 第25-26页 |
| §3.2 调查方法 | 第26页 |
| §3.3 访谈内容设计 | 第26-29页 |
| ·访谈思路 | 第26-27页 |
| ·访谈内容 | 第27页 |
| ·调查过程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41页 |
| §4.1 城市居民的交流困境 | 第29-32页 |
| ·城市居民的文化适应 | 第29-30页 |
| ·城市居民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对话语和表达的考量 | 第30-31页 |
| ·社区交流中城市居民的自我孤立 | 第31页 |
| ·回归大城市:社区文化交流的最大挑战 | 第31-32页 |
| §4.2 移民的交流困境 | 第32-35页 |
| ·移民的文化适应 | 第32页 |
| ·移民的社会网络:家族小团体 | 第32-33页 |
| ·移民的日常生活:以家庭为单位的无声奋斗 | 第33-34页 |
| ·移民的自我呈现:“面子”和真情流露 | 第34页 |
| ·移民的最终归宿:叶落归根与随遇而安 | 第34-35页 |
| §4.3 本地居民的交流困境 | 第35-38页 |
| ·本地居民对新村的复杂感情 | 第35-36页 |
| ·本地居民的他者印象 | 第36-38页 |
| ·边缘化的本地人 | 第38页 |
| §4.4 新村的文化交流模式 | 第38-41页 |
| ·新村的文化交流模式 | 第38-40页 |
| ·实际情况与研究假设的异同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新村文化交流模式解读 | 第41-46页 |
| §5.1 传播学视角 | 第41-43页 |
| ·显而易见的人际传播 | 第41-42页 |
| ·被掩盖的跨文化传播 | 第42页 |
| ·缺位的大众传播 | 第42-43页 |
| §5.2 社会学视角 | 第43-45页 |
| ·个体的社会差异 | 第43页 |
| ·群体的社会差异 | 第43-44页 |
| ·“隐形”小社会 | 第44-45页 |
| §5.3 现象学视角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46-48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 ·新村的文化交流模式 | 第46页 |
| ·新村文化交流模式的意义 | 第46-47页 |
| §6.2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