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产品设计方法学概念 | 第14-15页 |
·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14页 |
·概念设计的定义 | 第14-15页 |
·公理化设计和设计结构矩阵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公理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8页 |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 第18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现代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20-35页 |
·公理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域的概念 | 第20-22页 |
·分解、“Z”字形映射和层次结构 | 第22-23页 |
·设计公理 | 第23-25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定义 | 第25-26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类型及其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设计活动联系的基本类型 | 第27-28页 |
·数字化设计结构矩阵 | 第28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分解与聚类 | 第28-30页 |
·功能方法树的基本理论 | 第30-33页 |
·功能方法树 | 第30-31页 |
·改进型功能方法树 | 第31-33页 |
·其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产品设计 | 第35-44页 |
·公理化设计与设计结构矩阵理论的优缺点 | 第35-36页 |
·公理化设计的优缺点 | 第35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优缺点 | 第35-36页 |
·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产品设计框架 | 第36-38页 |
·公理化设计矩阵和设计结构矩阵的同步演化机制 | 第38-39页 |
·公理化设计矩阵和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算法 | 第39-42页 |
·改进型功能方法树促进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公理化DM 与DSM 同步演化产品设计的系统介绍 | 第44-51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4页 |
·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框架 | 第44-45页 |
·系统主界面及其组成模块 | 第45-46页 |
·基于系统软件的产品设计过程 | 第46-50页 |
·改进型功能方法树的建立 | 第46-48页 |
·公理化设计矩阵的建立 | 第48页 |
·设计结构矩阵的构造与重构 | 第48-49页 |
·设计矩阵的重构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公理化DM 与DSM 同步演化产品设计的实例分析 | 第51-66页 |
·实例一: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设计 | 第51-56页 |
·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第一级分解 | 第51-52页 |
·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第二级分解 | 第52-56页 |
·实例二:自动化电动伸缩门设计 | 第56-64页 |
·总功能需求确定 | 第57页 |
·基于功能方法树的功能结构分解与映射 | 第57-58页 |
·基于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电动门设计 | 第58-61页 |
·电动门的整体方案设计分析与改进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