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32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现状 | 第14-25页 |
·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及温度场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空载铁耗分析计算及抑制技术研究 | 第34-72页 |
·永磁同步电机铁耗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磁滞损耗计算模型 | 第36页 |
·涡流损耗计算模型 | 第36-37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空载铁耗分析 | 第37-46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空载磁场分析 | 第37-44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空载铁耗计算 | 第44-46页 |
·空载铁耗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分析 | 第46-55页 |
·优化气隙磁密抑制空载铁耗 | 第55-70页 |
·气隙磁密优化判据的确定 | 第55-58页 |
·优化极弧因数减小空载铁耗 | 第58-64页 |
·优化转子外圆减小空载铁耗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负载杂散损耗分析计算及抑制技术研究 | 第72-107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负载杂散损耗的解析分析 | 第73-85页 |
·定子磁动势分析 | 第73-76页 |
·定子负载杂散损耗解析分析 | 第76页 |
·转子负载杂散损耗解析分析 | 第76-80页 |
·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解析分析 | 第80-85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负载杂散损耗的有限元分析 | 第85-98页 |
·定子负载杂散损耗计算 | 第87-91页 |
·转子负载杂散损耗计算 | 第91-94页 |
·永磁体涡流损耗计算 | 第94-97页 |
·几台样机负载杂散损耗计算结果汇总 | 第97-98页 |
·负载杂散损耗的实验测试 | 第98-100页 |
·不同负载下电流时间谐波产生的杂散损耗对比 | 第100-103页 |
·永磁体涡流损耗的抑制技术研究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及热管理研究 | 第107-127页 |
·水冷结构的选择 | 第107-108页 |
·水冷系统的 3D 流体场分析计算 | 第108-111页 |
·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 | 第108-110页 |
·水路形状对周向结构冷却能力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不同入口水速下水路散热系数计算 | 第111页 |
·机内空气的流动特性分析 | 第111-116页 |
·20kW 水冷型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分析及实验 | 第116-126页 |
·温度场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116-118页 |
·导热系数和散热系数的确定 | 第118-120页 |
·电机稳态温度场的计算分析 | 第120-123页 |
·电机瞬态温度场的分析计算 | 第123-124页 |
·样机的温升实验及对比分析 | 第124-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127-159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计算方法研究 | 第127-129页 |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5页 |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匹配对高效区的影响 | 第129-135页 |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匹配对弱磁性能的影响 | 第135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 | 第135-138页 |
·主要结构参数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 第135-136页 |
·极槽配合的选择 | 第136-137页 |
·空载反电动势的选择 | 第137-138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分析 | 第138-145页 |
·空载反电动势的计算分析 | 第138-140页 |
·电抗参数的计算分析 | 第140-142页 |
·转矩特性的计算分析 | 第142-144页 |
·齿槽转矩的计算分析 | 第144-145页 |
·样机设计性能汇总 | 第145-146页 |
·样机制造 | 第146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实验研究 | 第146-158页 |
·空载反电动势测试 | 第147-148页 |
·机械损耗测试 | 第148-149页 |
·工作特性测试 | 第149-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67-169页 |
致谢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