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第二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油松概况 | 第11-13页 |
·形态油松特征 | 第11页 |
·油松分布特点 | 第11-12页 |
·油松经济和生态价值 | 第12-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遗传多样性含意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13-14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RAPD分子标记简介 | 第18-19页 |
·油松种子园概况 | 第19-21页 |
·油松种子园发展 | 第19-20页 |
·油松种子园所面临的问题 | 第20-21页 |
·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1-22页 |
·本试验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试剂 | 第24-25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材料DNA提取 | 第25-26页 |
·NA浓度和纯度的分析测定 | 第26页 |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6-27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7-28页 |
·RAPD扩增及电泳分析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RAPD反应体系优化与确定 | 第30-31页 |
·RAPD反应体系优化 | 第30页 |
·RAPD反应体系确定 | 第30-31页 |
·引物筛选与扩增 | 第31-35页 |
·引物筛选 | 第31-32页 |
·RAPD的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油松二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页 |
·分子遗传距离的聚类不同类群无性系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5-38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试验材料以及提取方法试验的影响 | 第35页 |
·油松RAPD引物的选择与退火温度的控制 | 第35-36页 |
·RAPD扩增产物电泳和判读 | 第36页 |
·油松二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缩略词表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