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分析化学论文

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1 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及本论文选题依据第12-40页
   ·持久性有毒物质第12-22页
     ·持久性有毒物质的定义及特性第12-14页
     ·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结构、性质及来源第14-22页
   ·污染物的来源解析技术第22-28页
     ·定性方法第23-24页
     ·定量方法第24-28页
   ·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第28-38页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第28-33页
     ·二噁英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第33-35页
     ·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第35-38页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8-40页
     ·选题依据第38-3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9页
     ·研究内容第39-40页
2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的改进及验证第40-58页
   ·引言第40页
   ·模型方法第40-46页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第40-43页
     ·非负约束因子旋转终止条件的优化第43-44页
     ·蒙特卡罗模拟第44-46页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人工模拟数据对改进后FA-NNC的验证第46-53页
     ·改进前后FA-NNC应用于实测数据的比较第53-56页
     ·PMF对改进后FA-NNC的验证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3 植物相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松针为例第58-76页
   ·引言第58页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第58-61页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第58-59页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第59-60页
     ·FA-NNC和PMF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5页
     ·松针中PCDD/Fs和PCB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第61-66页
     ·FA-NNC和PMF对松针中PCDD/Fs来源解析第66-71页
     ·FA-NNC和PMF对松针中PCBs的来源解析第71-75页
   ·小结第75-76页
4 气相中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大气为例第76-94页
   ·引言第76页
   ·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第76-83页
     ·研究区域第76-77页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第77-80页
     ·质量控制第80-82页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第82-83页
     ·不确定性分析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3页
     ·大连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季节变化第83-87页
     ·多环芳烃的指纹谱第87-89页
     ·大连大气PM_(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第89-92页
     ·模型结果不确定性分析第92-93页
   ·小结第93-94页
5 沉积物相中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白洋淀沉积物为例第94-109页
   ·引言第94页
   ·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第94-100页
     ·研究区域第94-95页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第95-100页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第100页
   ·结果与讨论第100-107页
     ·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第100-104页
     ·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第104-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6 结论和建议第109-111页
   ·结论第109-110页
   ·建议第110-111页
创新点摘要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6页
附录第126-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焦基催化剂裂解煤热解产物调控油气品质
下一篇:艺术与真实--以梵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