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 | 第19-31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32-33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32页 |
二、主要不足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政府投融资理论 | 第35-41页 |
一、投融资理论 | 第35-38页 |
二、政府投融资理论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政府投融资与公共产品理论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政府投融资与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42-46页 |
一、基于路径依赖的模式分析 | 第42-43页 |
二、基于激励相容的模式设计 | 第43-44页 |
三、基于博弈理论的安全分析 | 第44页 |
四、基于委托代理看融资平台 | 第44-46页 |
第四节 政府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46-51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6-47页 |
二、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融资 | 第47-48页 |
三、政府投融资促可持续发展 | 第48-49页 |
四、可持续的风险管理理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历史体制变迁与现实经验借鉴 | 第51-79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变迁和发展历程 | 第51-56页 |
一、单一财政资金占统治地位阶段(1978年以前) | 第52-53页 |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启动阶段(1978年-1987年) | 第53页 |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局部调整阶段(1988年-1991年) | 第53-54页 |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发展阶段(1992年-1997年) | 第54-55页 |
五、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推进阶段(1998年至今)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北京与其它省市模式总结比较 | 第56-70页 |
一、上海率先改革,多元模式之路 | 第56-58页 |
二、天津效率为先,分级分散管理 | 第58-60页 |
三、重庆独具特色,八大投共发展 | 第60-64页 |
四、北京政府主导,创新社会参与 | 第64-69页 |
五、北京市与其它省市比较与启示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外国经验借鉴 | 第70-79页 |
一、美国政府投融资体制和市政债券模式 | 第70-73页 |
二、德国政府投融资体制和融资租赁模式 | 第73-74页 |
三、法国政府投融资体制和特许经营模式 | 第74-77页 |
四、国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模式总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北京市政府投融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 第79-105页 |
第一节 北京市投融资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80-81页 |
一、政府越位和市场竞争缺位 | 第80页 |
二、投资总量不足与主体单一 | 第80页 |
三、融资渠道单一与创新不足 | 第80-81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政府公共投资资金短缺 | 第81-91页 |
一、公共投资资金的预测思路 | 第81-83页 |
二、北京市公共投资资源分析 | 第83-85页 |
三、北京市公共投资历史分析 | 第85-87页 |
四、地区公共投资供给的预测 | 第87-90页 |
五、财政资金相对与绝对短缺 | 第90-91页 |
第三节 北京市全社会投资资金紧张 | 第91-102页 |
一、北京市区域投资需求分析 | 第92-96页 |
二、北京市区域投资供给预测 | 第96-100页 |
三、北京市区域投资资金紧张 | 第100-102页 |
第四节 北京市融资资金来源单一 | 第102-105页 |
第五章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决北京市政府投融资面临的主要困难 | 第105-147页 |
第一节 总体解决思路 | 第105-106页 |
第二节 北京市政府投融资模式优化完善 | 第106-110页 |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改进方向 | 第106-108页 |
二、优化北京市重点领域融资模式 | 第108-110页 |
第三节 北京市必须保证重点领域的投融资 | 第110-121页 |
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110-111页 |
二、北京市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 | 第111-113页 |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 | 第113-116页 |
四、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选择 | 第116-121页 |
第四节 地方政府采用的主要融资模式 | 第121-130页 |
一、主要融资模式介绍 | 第121-127页 |
二、主要模式特征分析 | 第127-129页 |
三、融资工具应用领域 | 第129-130页 |
第五节 重点融资领域的融资需求与可持续融资模式设计 | 第130-141页 |
一、轨道交通建设 | 第130-132页 |
二、保障房建设 | 第132-134页 |
三、水务建设 | 第134-136页 |
四、中关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 | 第136-137页 |
五、土地储备 | 第137-139页 |
六、其他重点领域 | 第139-140页 |
七、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六节 北京市政府投融资可持续性分析 | 第141-147页 |
一、外部市场变化分析 | 第142-143页 |
二、财政可持续性分析 | 第143-145页 |
三、结论 | 第145-147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147-162页 |
第一节 财政政策保障措施 | 第147-157页 |
一、加强融资需求管理,阳光融资鼓励创新 | 第147-150页 |
二、软硬齐抓改善条件,财税激励民间投资 | 第150-152页 |
三、拓展政府收入来源,杠杆发挥最大效益 | 第152-157页 |
第二节 金融政策保障措施 | 第157-159页 |
一、信用体系与社会规范优化 | 第158页 |
二、促进金融机构的跨区发展 | 第158-159页 |
第三节 体制机制保障措施 | 第159-162页 |
一、健全政府投融资风险管理体制 | 第159-160页 |
二、加强政府投融资风险外部监管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76-177页 |
后记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