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多节点协同的网络背景流量还原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来源第10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3 流量还原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基于追踪回放的流量还原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基于流量特征模型的流量还原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5-16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6-19页
        1.4.1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设计第19-29页
    2.1 网络背景流量还原系统功能性需求第19-23页
        2.1.1 角色分析第20-21页
        2.1.2 运维保障管理人员需求第21-22页
        2.1.3 网络安全实验人员需求第22-23页
    2.2 网络背景流量还原系统非功能性需求第23-24页
    2.3 网络背景流量还原业务流程分析第24-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大规模流量处理方法研究第29-42页
    3.1 流量数据预处理方法第29-33页
        3.1.1 流量数据去噪第29-30页
        3.1.2 流量分割第30-32页
        3.1.3 基于上下文的数据流恢复第32-33页
    3.2 IP地址映射方法第33-41页
        3.2.1 方法总体概述第33-34页
        3.2.2 基于图着色算法的真实流量建模第34-35页
        3.2.3 基于分层搜索算法的虚拟网络建模第35-40页
        3.2.4 基于贪心策略的IP地址映射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多节点协同的流量回放方法研究第42-52页
    4.1 时序同步算法实现第42-44页
    4.2 多节点协同回放算法第44-48页
        4.2.1 问题描述第44页
        4.2.2 多节点协同回放方法实现第44-48页
    4.3 多节点协同回放方法效果验证第48-51页
        4.3.1 多节点协同流量回放方法稳定性验证实验第48-50页
        4.3.2 流量回放方法有效性验证实验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多节点协同流量还原系统设计与实现第52-72页
    5.1 流量还原系统架构设计第52-53页
    5.2 流量还原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53-54页
    5.3 流量捕获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4-58页
        5.3.1 流量捕获环境部署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4-56页
        5.3.2 流量分割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6-57页
        5.3.3 数据流过滤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7-58页
    5.4 配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8-61页
        5.4.1 配置文件下发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8-60页
        5.4.2 配置文件解析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0-61页
    5.5 流量数据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1-63页
        5.5.1 会话恢复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1-62页
        5.5.2 IP地址映射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2-63页
    5.6 多节点协同流量回放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3-65页
        5.6.1 多节点时序同步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4页
        5.6.2 多节点协同流量回放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64-65页
    5.7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第65-71页
        5.7.1 系统测试环境第65-66页
        5.7.2 系统功能测试第66-71页
    5.8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单叶函数一类子族的性质
下一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