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群体诉讼制度的特征及其价值 | 第10-15页 |
(一) 群体诉讼制度的特征 | 第10-12页 |
(二) 群体诉讼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 第12-15页 |
二、美国的集团诉讼 | 第15-24页 |
(一) 集团诉讼的历史发展 | 第15-16页 |
(二) 有关集团诉讼的立法规定 | 第16-19页 |
(三) 集团诉讼的特征 | 第19-21页 |
(四) 集团诉讼与正当程序原则的冲突与衡平 | 第21-23页 |
(五) 对于集团诉讼的评价 | 第23-24页 |
三、德国的团体诉讼 | 第24-29页 |
(一) 团体诉讼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 团体诉讼的特征 | 第25-26页 |
(三) 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之比较 | 第26-27页 |
(四) 对于团体诉讼的评析 | 第27-29页 |
四、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 | 第29-34页 |
(一) 选定当事人诉讼的适用要件 | 第29-30页 |
(二) 选定当事人的程序与效力 | 第30-31页 |
(三) 选定当事人诉讼与集团诉讼之比较 | 第31-33页 |
(四) 对于选定当事人诉讼的评价 | 第33-34页 |
五、我国的代表人诉讼 | 第34-41页 |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34页 |
(二)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概述 | 第34-37页 |
(三)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国外群体诉讼制度之比较 | 第37-38页 |
(四)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 | 第38-41页 |
六、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构想 | 第41-45页 |
(一) 现有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改进 | 第41-43页 |
(二) 团体诉讼制度的引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