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9-11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 第10-11页 |
·分子印迹动力学表达 | 第11页 |
·分子印迹热力学表达 | 第11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1-14页 |
·本体聚合法 | 第12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12页 |
·悬浮聚合法 | 第12-13页 |
·沉淀聚合法 | 第13页 |
·表面印迹法 | 第13-14页 |
·二次溶胀法 | 第14页 |
·分子印迹膜的分类 | 第14-15页 |
·分子印迹膜的传质机理 | 第15-17页 |
·溶解-扩散机理 | 第15-16页 |
·Piletskv"门"模型 | 第16-17页 |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 第17-19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17页 |
·相聚合法 | 第17-18页 |
·电化学法 | 第18页 |
·表面修饰法 | 第18-19页 |
·分子印迹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手性物质拆分 | 第19-20页 |
·生物物质提取 | 第20页 |
·仿生传感器 | 第20-21页 |
·渗透汽化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亲和性能研究 | 第23-36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24页 |
·聚合物的制备 | 第24-25页 |
·MAA用量的选择 | 第25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5页 |
·MIPs结合能力测定 | 第25页 |
·模板分子吸附的选择性能研究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功能单体的用量选择 | 第25-26页 |
·印迹聚合物红外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色谱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27-31页 |
·溶液的吸附等温曲线 | 第31-32页 |
·scatchard分析 | 第32-33页 |
·溶剂对结合能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聚合物对底物的选择性比较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MIPS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第36-43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37页 |
·MIPs固相萃取柱的制备 | 第37-38页 |
·MIPs固相萃取柱的结合能力实验 | 第38页 |
·溶剂用量对柱效的影响 | 第38页 |
·MIPs柱对水质中阿特拉津的富集和分离效果 | 第38页 |
·C_(18)柱对水质中阿特拉津的富集效果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机理 | 第38-39页 |
·溶剂用量选择 | 第39-40页 |
·结合能力比较 | 第40-41页 |
·MIPs柱与C_(18)柱的萃取效果比较 | 第41页 |
·MIPs柱的富集和净化作用效果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MIPS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性能研究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3-44页 |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 第44-45页 |
·分子印迹膜的渗透性实验 | 第45页 |
·西玛津和阿特拉津的竞争渗透实验 | 第45页 |
·MIPs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 第45页 |
·电极的响应测定 | 第45-46页 |
·洗脱方式的研究 | 第46页 |
·酸度对电极响应的考察实验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膜的表面性质的表征 | 第46-47页 |
·印迹膜的红外分析结果 | 第47页 |
·印迹膜的渗透性能 | 第47-49页 |
·电极的线性范围 | 第49-50页 |
·不同洗脱方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酸度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第51页 |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1-52页 |
·电极的响应时间 | 第52页 |
·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