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卫生基础科学论文--卫生毒理论文

碲化镉量子点和纳米二氧化钛对BSA和ctDNA毒性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1页
 1 纳米粒子概述第19-20页
   ·纳米粒子的定义第19页
   ·纳米材料的性质第19-20页
 2 几种典型纳米粒子概述第20-34页
   ·量子点第20-29页
     ·量子点简介第20-21页
     ·量子点的应用第21-24页
       ·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21-23页
       ·量子点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第23页
       ·量子点在光电子等领域的应用第23-24页
     ·量子点毒理学研究进展第24-29页
       ·量子点进入人体的途径第24-25页
       ·量子点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第25-26页
       ·量子点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转移第26-27页
       ·量子点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理的研究第27-29页
   ·纳米二氧化钛第29-34页
     ·纳米二氧化钛简介第29页
     ·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第29-32页
       ·纳米二氧化钛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第30-31页
       ·纳米二氧化钛在涂料领域的应用第31页
       ·纳米二氧化钛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第31-32页
     ·纳米二氧化钛毒性研究进展第32-34页
       ·体外实验中纳米二氧化钛毒性研究第32-33页
       ·体内实验中纳米二氧化钛毒性研究第33-34页
 3 靶分子概述第34-36页
   ·蛋白质的基本资料第34-36页
   ·DNA概述第36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第36-39页
   ·荧光光谱技术第37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第37-38页
   ·圆二色谱技术第38页
   ·共振光散射技术第38-39页
 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39-41页
   ·研究目的第39页
   ·研究内容第39-41页
第二章 碲化镉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毒性作用评价新方法的研究第41-52页
 1 引言第41-42页
 2 试验部分第42-43页
   ·实验仪器第42页
   ·实验试剂第42页
   ·实验方法第42-43页
     ·荧光光谱第42-43页
     ·紫外光谱第43页
     ·圆二色谱第4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CdTe QDs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第43-46页
   ·BSA结构的变化第46-48页
     ·体系的吸收光谱的变化第46-47页
     ·体系圆二色谱的变化第47-48页
   ·BSA荧光猝灭方式的研究第48-49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确定第49-50页
   ·CdTe QDs与BSA的作用力类型第50页
 4 结论第50-52页
第三章 谷胱甘肽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对BSA和ctDNA的毒性作用第52-68页
 第一节 谷胱甘肽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对BSA的毒性作用第53-61页
  1 实验部分第53-54页
   ·仪器第53页
   ·试剂第53-54页
   ·实验方法第54页
     ·荧光光谱分析法第54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54页
     ·远紫外圆二色谱法第5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GSH修饰的CdTe QDs对BSA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第54-55页
   ·GSH修饰的CdTe QDs剂量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第55-56页
   ·BSA荧光猝灭类型的确定第56-57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确定第57-58页
   ·体系的吸收光谱第58-59页
   ·体系的圆二色谱第59-60页
  3. 结论第60-61页
 第二节 谷胱甘肽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基因毒性的研究第61-68页
  1 实验部分第61-62页
   ·仪器第61页
   ·试剂第61页
   ·实验方法第61-62页
     ·荧光光谱第61-62页
     ·共振光散射(RLS)光谱第62页
     ·紫外光谱第62页
     ·圆二色谱第6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ctDNA剂量对CdTe QDs荧光光谱的影响第62-63页
   ·CdTe QDs浓度变化对CdTe QDs基因毒性的影响第63-64页
   ·pH值对CdTe QDs基因毒性的影响第64-65页
   ·单双链DNA对CdTe QDs荧光猝灭程度的影响第65页
   ·CdTe QDs对ctDNA紫外光谱的影响第65-66页
   ·CdTe QDs对ctDNA圆二色谱的影响第66-67页
  3 结论第67-68页
第四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毒性评价方法第68-76页
 1 引言第68页
 2 试验部分第68-70页
   ·实验仪器第68页
   ·实验试剂第68-69页
   ·实验方法第69-70页
     ·荧光光谱第69页
     ·共振光散射光谱第69页
     ·紫外光谱第69页
     ·圆二色谱第69-7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0-75页
   ·荧光光谱第70-71页
     ·纳米TiO_2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第70页
     ·纳米TiO_2剂量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第70-71页
   ·共振光散射(RLS)光谱第71-73页
     ·研究体系的RLS光谱第71-72页
     ·纳米TiO_2剂量对体系RLS光谱的影响第72-73页
   ·纳米TiO_2对BSA紫外光谱的影响第73-74页
   ·纳米TiO_2对BSA圆二色谱的影响第74-75页
 4 结论第75-7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1 主要结论第76页
   ·CdTe QDs对BSA的毒性作用第76页
   ·CdTe QDs对ctDNA的毒性作用第76页
   ·纳米二氧化钛对BSA的毒性作用第76页
 2 工作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8页
致谢第88-89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9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居民意外伤害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青岛市结核病时空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