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研究及评价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微流控芯片的结构与特点 | 第13页 |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 | 第14-15页 |
·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 第15-17页 |
·药物分析研究中的微流控芯片 | 第17-19页 |
·现状 | 第17-18页 |
·微流控系统的流控技术和原理 | 第18页 |
·检测方法和技术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9-20页 |
2 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制作方法基础 | 第20-27页 |
·引言 | 第20页 |
·微流控芯片制作中的激光器 | 第20-21页 |
·适于激光制作的微流控芯片材料 | 第21页 |
·激光与芯片材料作用的过程与原理 | 第21-22页 |
·激光方法制作芯片的模式 | 第22-24页 |
·掩模投射式 | 第22页 |
·直接写入式 | 第22-24页 |
·激光诱导背部湿腐蚀 | 第24页 |
·微通道的激光修饰 | 第24-25页 |
·激光制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激光刻蚀成模制作PDMS 微流控芯片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PDMS 芯片的制作 | 第28-29页 |
·PDMS 芯片物理、电学性质的测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2页 |
·模板材料的选择 | 第29-30页 |
·激光参数的选择 | 第30-32页 |
·阳模制作过程的优化 | 第32-33页 |
·芯片钻孔 | 第33-34页 |
·芯片的封接 | 第34-36页 |
·PDMS 配方的选择和优化 | 第36-37页 |
·芯片的物理性能 | 第37-41页 |
·本方法与传统PDMS 芯片制作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芯片电泳-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及其性能评价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芯片电泳的进样与分离过程 | 第45-46页 |
·化学发光检测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化学发光体系与溶液混合模式的比较 | 第46-47页 |
·鲁米诺-H_2O_2 体系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47-49页 |
·化学发光检测平台 | 第49-50页 |
·几种药物的芯片电泳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 | 第50-51页 |
·系统分离和检测性能的评价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第66-67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