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射频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概述 | 第7-8页 |
| ·课题来源 | 第7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主要工作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 ·卫星通信发展动态 | 第8-9页 |
| ·射频CMOS 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动态 | 第9-11页 |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 第2章 “微型核”信息电子系统 | 第12-23页 |
| ·“微型核”概述 | 第12-13页 |
| ·“微型核”信息电子系统实现 | 第13-16页 |
| ·nRF2401 蓝牙芯片 | 第13-14页 |
| ·GFSK 信号 | 第14-16页 |
| ·链路预算 | 第16-22页 |
| ·链路分析理论 | 第16-20页 |
| ·“微型核”星地通信下行链路估算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CMOS 射频功率放大器概述 | 第23-39页 |
| ·PA 主要技术指标的定义 | 第23-24页 |
| ·各类功放的结构及特点 | 第24-32页 |
| ·A、AB、B 和C 类功率放大器 | 第25-28页 |
| ·开关类功率放大器 | 第28-32页 |
| ·CMOS 器件和无源IC 器件模型 | 第32-35页 |
| ·CMOS 工艺对PA 设计的限制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RFIC PA 设计 | 第39-58页 |
| ·PA 设计预期达到的指标 | 第39页 |
| ·采用的工艺 | 第39页 |
|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 第39-40页 |
| ·RFIC PA 电路设计 | 第40-57页 |
| ·PA 类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 ·MOS 器件尺寸的选择 | 第41-42页 |
| ·输入匹配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 ·F 类驱动级设计 | 第43-45页 |
| ·E 类输出网络设计 | 第45-46页 |
| ·单端结构及其模拟结果 | 第46-48页 |
| ·稳定性验证 | 第48-50页 |
| ·差分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 ·PA 完整电路图及其模拟结果 | 第52-54页 |
| ·版图设计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理想逆F 类PA 仿真 | 第58-64页 |
| ·输出阻抗变换网络设计 | 第58-59页 |
| ·谐波网络的设计 | 第59-61页 |
| ·理想开关管 | 第61页 |
| ·理想逆F 类PA 电路仿真 | 第61-63页 |
| ·与实际器件电路的差别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0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70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