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1章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出背景 | 第9-13页 |
·原有线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 第9-10页 |
·中国仍未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 | 第10-11页 |
·环境治理没有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 第11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11-12页 |
·国际竞争加剧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12-13页 |
第2章 以循环经济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13-15页 |
·循环经济发展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13-14页 |
·循环经济的定义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13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13-14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与循环经济理念相符合 | 第14页 |
·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14-15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及其发展模式 | 第15-32页 |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三种经济发展模式 | 第15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15-16页 |
·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循环经济发展 | 第16页 |
·发达国家提出循环经济的背景及其发展内涵 | 第16-18页 |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 | 第16-18页 |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8页 |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 第18-32页 |
·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 第18-22页 |
·德国的 DSD 回收再利用体系 | 第22-24页 |
·美国的杜邦模式 | 第24-27页 |
·丹麦的工业园区模式 | 第27-29页 |
·其他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29-32页 |
第4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32-44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内涵 | 第32-35页 |
·我国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背景 | 第32-33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内涵 | 第33-34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侧重点 | 第34-35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制度障碍 | 第35-36页 |
·法律障碍 | 第36页 |
·思想障碍 | 第36-37页 |
·社会发展机制障碍 | 第37页 |
·环境科技与教育法制上的障碍 | 第37-38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转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 第38-39页 |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创新 | 第39页 |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 第39-41页 |
·在生产制造领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第41页 |
·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原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 第42页 |
·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