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5页
   ·引言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新巴赛尔协议下的信用卡风险框架第12页
     ·结合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卡风险分类第12-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信用卡欺诈风险概述第15-18页
   ·信用卡欺诈的定义第15页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第15-18页
     ·欧美等国际卡组织对于信用卡欺诈风险分类第15-16页
     ·国内对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类第16-18页
第3章 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第18-28页
   ·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已有理论模型研究第18-20页
     ·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第18页
     ·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第18-20页
   ·全球信用卡欺诈风险现状第20-21页
   ·国内信用卡欺诈风险现状第21-22页
   ·国内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第22页
     ·信用卡受理环境的不成熟和不规范第22页
     ·账户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信息泄露案件的高发第22-23页
     ·发卡银行系统功能及风险监控手段欠缺第23页
     ·各类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第23页
   ·国外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的一些经验与手段第23-25页
     ·注重对个人信用评价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第23-24页
     ·建立芯片和密码系统第24页
     ·建立信用卡行业共享数据库第24-25页
   ·国内外信用卡欺诈损失构成对比分析第25-28页
第4章 信用卡虚假申请欺诈风险概述第28-34页
   ·信用卡虚假申请的含义及分类第28页
     ·虚假身份第28页
     ·虚假资料第28页
   ·国内信用卡虚假申请欺诈的主要特征第28-29页
   ·国内信用卡虚假申请欺诈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第29-30页
     ·信用卡虚假申请的危害第29-30页
     ·国内虚假申请欺诈损失发展趋势第30页
   ·从银行角度分析虚假申请欺诈风险的诱因及防控中存在的不足第30-34页
     ·发卡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滞后第30-31页
     ·发卡银行缺乏有效的征信渠道和信息互通途径第31页
     ·从业人员缺乏必备的职业素养第31-32页
     ·发卡行内部未形成风险联动管理体系第32-34页
第5章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欺诈风险联动管理体系第34-43页
   ·事前欺诈风险管理第34-36页
     ·事前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欺诈风险的职责第34页
     ·事前欺诈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第34-35页
     ·事前欺诈风险防控手段第35-36页
   ·事中欺诈风险管理第36-38页
     ·事中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欺诈风险的职责第36页
     ·事中欺诈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第36-37页
     ·事中欺诈风险防控手段第37-38页
   ·事后欺诈风险管理第38-39页
     ·事后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欺诈风险的职责第38-39页
     ·事后欺诈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第39页
     ·事后欺诈风险防控手段第39页
   ·通过实例对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和验证第39-43页
     ·风险联动实例第39-41页
     ·根据实例对风险联动关系的分析第41页
     ·事前—事中—事后欺诈风险联动管理体系实际应用效果第41-43页
第6章 对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的一些设想与建议第43-47页
   ·完善法律法规,严惩信用卡欺诈犯罪第43页
   ·加强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43页
   ·加速个人征信体系及渠道的建设第43-44页
   ·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第44-45页
   ·加强发卡行自身制度的建设第45页
   ·加大对信用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第45页
   ·建立和强化信用卡业务风险补偿机制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2页
卷内备考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资商业银行对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
下一篇: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