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TM-UWB无线通信技术中关于低PSD特性及“软件程度”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7页
   ·UWB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第10-11页
   ·UWB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特点第11-12页
   ·国内外关于UWB通信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UWB无线技术的辐射功率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第13-15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5-16页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TM-UWB无线通信原理及其特点第17-33页
   ·UWB无线通信原理第17-24页
     ·UWB信号的定义第18页
     ·发送部分-数据调制和信道编码第18-21页
     ·接收部分-接收信号模型和数据解调第21-24页
     ·小结第24页
   ·UWB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浅析第24-29页
     ·内在的抗多径衰落的优良性能第25页
     ·噪声级的低频谱密度第25-27页
     ·大信道容量和高空间容量(SC)第27-28页
     ·无中频的简单结构第28页
     ·穿透能力强第28-29页
     ·动态调整数据传输率、功耗及通信距离的自适应能力第29页
   ·UWB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第29-31页
   ·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应用实例第31-33页
第三章 伪随机跳时信道码的构造方法和UWB脉冲序列功率谱密度的分析第33-53页
   ·伪随机跳时信道码的构造方法第34-41页
     ·跳时跳时信道码序列的特点及其相关函数值的上界第34-40页
     ·跳时信道码序列构造第40-41页
   ·无数据调制的伪随机跳时序列的功率谱密度的平滑第41-46页
   ·数据调制的伪随机跳时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第46-53页
第四章 基于ATM的个人通信系统的UWB无线接入网第53-73页
   ·ATM网络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第54-59页
     ·异步时分复用和异步交换第54-55页
     ·ATM的技术特点第55-58页
     ·ATM协议参考模型第58-59页
   ·UWB脉冲传播特性分析第59-63页
     ·接收机功率的接收功率的数学模型第60-61页
     ·路径增益第61-63页
   ·分级控制的UWB网络结构和快速越区切换方案第63-73页
     ·分级网络控制与无线虚电路第63-67页
     ·基于虚电路的快速越区切换方案第67-73页
第五章 软件定义的UWB无线通信系统第73-93页
   ·软件无线电概述第73-75页
   ·基于DDS的可编程的UWB任意波形产生第75-82页
     ·任意波形产生原理第75-78页
     ·UWB信号产生第78-82页
   ·全数字化UWB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第82-90页
     ·全数字化UWB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框图第82-85页
     ·A/D转换器和数字滤波器bit位数的确定第85-87页
     ·通过脉冲发送频率改变增大SNIR第87-88页
     ·时钟产生第88-90页
   ·UWB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软件“程度的评价第90-93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93-96页
   ·结论第93-94页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第94-95页
   ·我国发展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对策和建议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录A第97-98页
附录B第98-99页
附录C第99-106页
附录D第106-107页
附录E第107-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电信宽带IP网及城域网研究及建设方案
下一篇:SAR图像与光学图像数据融合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