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 杜甫政治改良思想的形成 | 第7-12页 |
(一) “再光中兴业”——杜甫立意改良的动机分析 | 第7-10页 |
(二) “政化错迕失大体”——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政治 | 第10-12页 |
二、 杜甫政治改良思想的具体内容 | 第12-34页 |
(一) 修君德:“兴衰看帝王” | 第12-14页 |
(二) 薄聚敛:“凄恻念诛求” | 第14-16页 |
(三) 去恶吏:“何当官曹清” | 第16-17页 |
(四) 斥宦竖:“奴仆何知礼” | 第17-19页 |
(五) 任贤能:“莫使栋梁摧” | 第19-21页 |
(六) 开言路:“端拱纳谏净” | 第21-23页 |
(七) 行文治:“烦苛法令蠲” | 第23-25页 |
(八) 抑强藩:“荒哉割据心” | 第25-28页 |
(九) 安边陲:“立国自有疆” | 第28-30页 |
(十) 辨华夷:“羯胡仍构乱” | 第30-34页 |
三、 杜甫政治改良思想的文化依据和现实蓝本 | 第34-40页 |
(一) “圣哲体仁恕”——改良思想的文化依据 | 第34-37页 |
(二) “贞观是元龟”——改良思想的现实蓝本 | 第37-40页 |
四、 杜甫政治改良思想的主要影响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