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我国采用BOT方式的法律障碍及其思考

前 言第1-7页
第一章 BOT方式概要第7-15页
 一、 BOT方式概念第7页
 二、 BOT方式法律特征第7-10页
  (一) BOT方式主体的多元性第7-8页
  (二) BOT方式适用对象的特定性第8页
  (三) BOT方式项目融资的特殊性第8页
  (四) BOT方式财产权受政府特许的制约性第8-9页
  (五) BOT方式投资风险的多样性第9-10页
  (六) BOT方式涉及法律的广泛性第10页
 三、 BOT各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第10-12页
  (一) 政府与项目发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0页
  (二) 项目发起人与项目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0-11页
  (三) 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1页
  (四) 项目公司与项目贷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1页
  (五) 项目公司与工程承包公司、经营管理公司、原材料供应公司、产品购买人等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1-12页
 四、 BOT方式对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意义第12-15页
  (一) 我国采用BOT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第12-13页
  (二) BO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点第13-15页
第二章 我国采用BOT方式的法律障碍第15-31页
 一、 外经贸部《通知》和国家计委《通知》在内容上存在问题第15-17页
  (一) 两《通知》内容简单、互相矛盾第15-16页
  (二) 国家计委《通知》对BOT含义的理解存在歧义第16-17页
 二、 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方向的法律障碍第17-19页
 三、 BOT特许协议的法律适用障碍第19-20页
 四、 BOT项目公司组织形式的法律障碍第20-24页
  (一) BOT项目公司注册设立的法律障碍第21页
  (二) BOT特许协议生效程序的法律障碍第21页
  (三) BOT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及投资额比例与传统外资企业资本构成的冲突第21-22页
  (四) 我国法律、法规对BOT项目公司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作了限制性规定第22-24页
 五、 实施BOT项目政府保证的法律障碍第24-27页
  (一) 我国法律对政府保证的规定相互冲突第25-26页
  (二) 外汇管理制度制约BOT方式吸引外资第26页
  (三) 地方政府是否有权对税收优惠、外汇汇出等问题作出承诺存在法律障碍第26-27页
  (四) 我国法律对政府保证的性质、效力未作特别规定第27页
 六、 BOT项目社会管理权的授予与《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定的冲突第27-31页
  (一) 国家计委《通知》关于经营权的列举未包括社会管理权第28页
  (二) BOT项目公司不属于被政府授予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或单位第28-29页
  (三) BOT项目公司不能拥有行政处罚权第29-31页
第三章 BOT方式在我国实施存在法律障碍的原因分析第31-43页
 一、 发达、发展中国家对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持截然不同的观点第31-33页
 二、 我国学术界关于BOT的理论体系不成熟第33-35页
 三、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还不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第35-36页
 四、 我国还不能实行完全的自由外汇管理体制第36-38页
 五、 我国政府对BOT方式采取保守的态度第38-40页
  (一) 目前BOT方式在我国还是试点阶段第38-39页
  (二) BOT项目因涉及公众利益而受到限制第39页
  (三) BOT在各地实施存在突出问题第39-40页
 六、 我国有关BOT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第40-43页
第四章 我国BOT方式立法模式的选择及其立法内容第43-50页
 一、 我国BOT方式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3-44页
 二、 立法内容第44-50页
  (一) 界定BOT方式的含义第44-45页
  (二) 界定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第45-46页
  (三) 界定BOT特许权的取得主体和授予形式第46-47页
  (四) 确定BOT项目的审批机构和审批程序第47页
  (五) 规定BOT方式的运作程序第47-48页
  (六) 规定BOT方式的政府保证问题第48页
  (七) 规定BOT项目公司经营权范围第48-49页
  (八) 规定BOT项目的经营期限第49页
  (九) 规定对BOT项目的征收、国有化及其补偿问题第49页
  (十) 争议的解决与法律适用条款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1-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
下一篇: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及在我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