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第1-7页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部分 抗体生产——抗RANKL单克隆抗体 | 第16-27页 |
1.Rankl基因的克隆 | 第16-20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步骤和结果 | 第16-17页 |
·RT-PCR合成大鼠cDNA | 第17-18页 |
·PCR反应合成Rankl基因 | 第18-19页 |
·Rankl基因的TA克隆 | 第19-20页 |
·序列分析结果 | 第20页 |
2.杂交瘤技术合成抗RANKL单克隆抗体 | 第20-26页 |
·抗体生产流程 | 第21-26页 |
·抗体最终验证数据 | 第26页 |
3.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干预试验 | 第27-3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大鼠关节炎的制备 | 第27-28页 |
·大鼠关节炎足体积的测定 | 第28页 |
·大鼠足部X线的拍摄 | 第28页 |
·大鼠足部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改变 | 第28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8-29页 |
2.结果 | 第29-33页 |
·建模大鼠基本情况观察 | 第29-30页 |
·大鼠建模后后爪外观变化 | 第30页 |
·大鼠爪厚度变化 | 第30-31页 |
·ELISA检测TNF-α、IL-1血清浓度 | 第31页 |
·影像学检查 | 第31-32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32-33页 |
3.小结 | 第33-36页 |
·经前期试验摸索,为提高建模成功率,采取Ⅱ型牛胶原与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并且重复注射加强免疫的方式造模 | 第33-34页 |
·试验中大鼠的给药剂量及时间间隔 | 第34页 |
·关节腔注射给药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分子生物学探索——RANKL转录调控及原代细胞功能试验 | 第36-63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6-50页 |
·细胞系和质粒 | 第36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6-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50页 |
2. 结果 | 第50-54页 |
·报告基因结果 | 第50-51页 |
·RANKL启动子TEAD结合序列点突变质粒制备 | 第51-52页 |
·Yap基因提高RANKL转录活性的浓度梯度试验 | 第52页 |
·免疫荧光检测fas activating antibody诱导OB及RAW264.7细胞凋亡过程中Yap定位 | 第52-53页 |
·transette原核表达并提取RANKL蛋白 | 第53页 |
·Fas activating ligand诱导raw264.7凋亡浓度梯度试验 | 第53-54页 |
·制备逆转录病毒 | 第54页 |
3. 小结 | 第54-56页 |
·yap,mst1对于RANKL转录调控的调节作用 | 第54页 |
·Western Blot结果 | 第54-55页 |
·RANKL诱导凋亡相关试验 | 第55页 |
·OB细胞分离培养及逆转录病毒感染 | 第55-56页 |
4. 讨论 | 第56-63页 |
·骨质疏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 第56-57页 |
·动物模型 | 第57-58页 |
·RANKL/RANK/OPG信号系统 | 第58-59页 |
·诱导凋亡功能 | 第59-60页 |
·细胞内信号转导 | 第60-61页 |
·药物治疗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文献综述1 抗体的临床应用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体治疗 | 第70-80页 |
文献综述1之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文献综述2 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机制 | 第80-93页 |
文献综述2之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