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地方财政论文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水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0页
   ·选题背景第19-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5页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21-23页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23-24页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第24-25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5-27页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7-30页
第2章 新农保制度及财政负担的相关理论第30-46页
   ·农村养老保障补偿理论第30-33页
     ·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第30-31页
     ·经济“剪刀差”社会保障补偿理论第31-33页
   ·养老保障“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理论第33-38页
     ·以保基本为目标的“生存公平”理论第33-35页
     ·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劳动公平”理论第35-36页
     ·“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统一的适度保障水平理论第36-38页
   ·政府责任与财政分担理论第38-45页
     ·社会保障政府主导理论第38-41页
     ·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按财政能力合理分担理论第41-43页
     ·农村养老保险政府引导与个人自愿结合联动理论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现行新农保制度基本框架及财政负担特征第46-65页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历程第46-53页
     ·农村传统养老方式面临的新挑战第46-48页
     ·“老农保”实践的制度局限第48-50页
     ·各地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第50-51页
     ·新农保试点的启动和进展情况第51-53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框架第53-57页
     ·目标定位和主要原则第53-54页
     ·筹资结构和给付结构第54-55页
     ·待遇计发和领取条件第55-56页
     ·基金管理和经办服务第56-57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特征第57-61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结构特征第57-58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责任分担机制第58-59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地方财政负担研究第59-61页
   ·影响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的因素分析第61-63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模型第61-62页
     ·影响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的因素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水平分析第65-96页
   ·人口老龄化和农村老年人口预测第65-67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保障水平测算第67-72页
     ·基本假设第67-68页
     ·保障水平的测量指标:替代率第68-69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的替代率测算第69-70页
     ·替代率测算结果分析第70-72页
   ·中央财政收支状况预测与负担水平分析第72-79页
     ·中央财政收入状况预测(2010-2050 年)第72-74页
     ·中央财政支出状况预测(2010-2050 年)第74-76页
     ·中央财政对现行新农保制度基础养老金负担水平第76-79页
   ·地方财政收支状况预测与负担水平分析第79-92页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状况预测第79-82页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状况预测第82-86页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对新农保试点个人账户补贴的负担水平第86-92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负担水平分析的启示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基于新农保试点财政运行评价的合意模式构建第96-122页
   ·现行新农保制度财政运行评价第96-102页
     ·养老金总体待遇水平仍然偏低第96-98页
     ·缺少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制度化安排第98-99页
     ·参保缴费激励措施显性化和吸引力不够第99-100页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尚需加大第100-101页
     ·各级财政投入保证机制不健全第101-102页
   ·构建新农保合意模式的多维视角第102-108页
     ·农村居民养老金需求适度水平的视角第102-103页
     ·新农保给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视角第103-104页
     ·构建新农保制度“三账户”模式的视角第104-105页
     ·与农村居民缴费能力相适应的视角第105-106页
     ·2050 年养老保险待遇基本消除城乡差别的视角第106-107页
     ·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平等养老待遇的视角第107-108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三账户”架构及其分析第108-115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三账户”架构特征第108-110页
     ·地方激励养老金基本功能与运行机理第110-114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的评价第114-115页
   ·农村居民缴费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高缴费档次的可行性第115-120页
     ·经济收入持续增加对农村居民缴费能力的影响分析第115-117页
     ·提高新农保个人缴费档次可行性分析与方案设计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6章 合意模式养老金适度水平下的财政负担水平分析第122-149页
   ·基于恩格尔系数和物价指数的新农保养老金适度水平下限第122-127页
     ·修正恩格尔系数下的新农保养老金静态适度水平下限第122-124页
     ·恩格尔系数与物价指数联动下的新农保养老金动态适度水平下限第124-127页
   ·基于扩展性消费支出模型的新农保养老金适度水平上限第127-133页
     ·中国短期(2010-2020 年)农村养老需求及养老金动态适度水平上限第127-131页
     ·中国长期(2010-2050 年)农村养老需求及养老金动态适度水平上限第131-133页
   ·合意模式基础养老金适度需求下的中央财政负担水平第133-139页
     ·中央财政支付合意模式基本养老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133-134页
     ·中国短期(2010-2020 年)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与中央财政负担水平分析第134-136页
     ·中国长期(2010-2050 年)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和中央财政负担水平分析第136-139页
   ·基于养老金需求缺口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负担水平第139-147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下全国范围养老金需求缺口第139-141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下东部地区养老补贴地方财政负担水平第141-143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下中部地区养老补贴地方财政负担水平第143-145页
     ·新农保合意模式下西部地区养老补贴地方财政负担水平第145-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第7章 新农保制度建设中财政合理负担的对策第149-164页
   ·强化政府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责任的对策第149-151页
     ·深化对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制度重大意义的认识第149-150页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支持新农保建设的责任第150页
     ·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级政府新农保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第150-151页
   ·加快新农保制度推进和扩大覆盖面的对策第151-154页
     ·按照2015 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目标部署和推进试点工作第151-152页
     ·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的省级统筹工作第152-153页
     ·研究启动新农保缴费档次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第153-154页
     ·适时开展地方激励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工作第154页
   ·实现新农保养老金适度水平和财政负担水平动态平衡的对策第154-156页
     ·把待遇给付水平确定在养老金适度水平和财政负担水平的动态平衡点上第155页
     ·制定2020 年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达到适度的工作方案第155-156页
     ·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研究新农保制度定型后待遇水平动态调整机制第156页
   ·建立新农保财政投入机制和资金保证机制的对策第156-160页
     ·切实发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在新农保建设中的支付主体地位作用第157-158页
     ·在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同时多渠道筹集新农保财政资金第158-159页
     ·以建立预算制度和支付备用金制度为重点完善新农保财政资金保证机制第159-160页
   ·加快新农保法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第160-161页
   ·健全新农保管理体制的对策第161-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碳消费的外部性和可选择的治理方式
下一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