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病原的分类地位及理化特性 | 第15页 |
·PRRSV 基因组成及性质 | 第15-16页 |
·PRRSV 基因组翻译和复制 | 第16-17页 |
·PRRSV 亚基因组的转录 | 第17-18页 |
·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 第18-21页 |
·PRRS 疾病的防治及疫苗现状 | 第21-22页 |
·单股正链RNA 病毒基因组5′非翻译区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5′UTR 各序列/元件的结构特征 | 第23页 |
·5′UTR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5′UTR 的功能及其与高级结构的关系 | 第24-26页 |
·问题及前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PRRSV 基因组5′UTR 一级序列、二级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0页 |
·PRRSV 5′UTR 一级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 | 第29页 |
·PRRSV 5′UTR 二级结构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PRRSV基因组5′UTR 中茎环结构SL2的功能研究 | 第31-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43页 |
·细胞与质粒 | 第31页 |
·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PRRSV 5' UTR N-SL2 突变克隆的构建 | 第32-36页 |
·突变质粒DNA 转染BHK-21 细胞 | 第36-37页 |
·病毒库的建立 | 第37页 |
·病毒上清RNA 的提取 | 第37-38页 |
·细胞总RNA 的提取 | 第38页 |
·RT-PCR 检测病毒正负链基因组及亚基因组 | 第38-42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 第42页 |
·Northern blot 分析 | 第42-43页 |
·病毒空斑形态分析 | 第43页 |
·病毒多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突变病毒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53页 |
·PRRSV 5' UTR N-SL2 突变克隆的构建结果 | 第43-46页 |
·N-SL2 的茎环结构突变体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和亚基因组转录的影响 | 第46-47页 |
·N-SL2 的茎环结构突变体对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RNA 的合成及表型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PRRSV SL2 在两型之间可以功能性替换 | 第48-49页 |
·N-SL2 的茎结构整体性是保证病毒亚基因组转录的必要条件 | 第49-51页 |
·N-SL2 的茎环结构突变体对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表型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N-SL2 突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 第52页 |
·SL2 在动脉炎病毒及部分冠状病毒中型间保守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PRRSV基因组5′UTR 中一特殊作用元件的鉴定及其功能解析 | 第55-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细胞与质粒 | 第55-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PRRSV 5' UTR LTH 一茎部结构突变克隆的构建 | 第56-59页 |
·突变质粒DNA 转染MARC-145 细胞 | 第59页 |
·病毒库的建立 | 第59页 |
·病毒上清RNA 的提取及RT-PCR 检测 | 第59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 第59页 |
·Northern blot 分析 | 第59-60页 |
·病毒空斑形态分析 | 第60页 |
·突变病毒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60页 |
·结果 | 第60-63页 |
·突变全长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60页 |
·LTH C/C’部分二级茎结构不影响病毒的复制过程 | 第60-61页 |
·LTH C 部分一级序列对病毒复制所起的调控作用 | 第61-62页 |
·突变病毒的空斑形态学分析及病毒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PRRSV 基因组5′UTR 前导序列TRS侧翼序列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 第64-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70页 |
·细胞与质粒 | 第64页 |
·试剂 | 第64页 |
·主要仪器 | 第64页 |
·PRRSV 5' UTR 前导序列TRS 侧翼序列突变克隆的构建 | 第64-68页 |
·突变质粒DNA 转染BHK-21 细胞 | 第68页 |
·突变质粒DNA 转染MARC-145 细胞 | 第68页 |
·病毒库的建立 | 第68页 |
·病毒上清RNA 的提取及RT-PCR 检测 | 第68页 |
·突变病毒正链亚基因组5 和7(sg mRNA5 and sg mRNA7)的鉴定 | 第68-70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 第70页 |
·病毒空斑形态分析 | 第70页 |
·病毒多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70页 |
·突变病毒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70页 |
·结果 | 第70-74页 |
·突变全长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70-71页 |
·突变体的突变位点比对分析 | 第71页 |
·LTH A/A’前导TRS 侧翼序列对病毒sg mRNA 转录的影响 | 第71-72页 |
·LTH A/A’前导TRS 侧翼序列对病毒结构蛋白翻译的影响 | 第72-73页 |
·突变病毒的空斑形态学分析及病毒稳定性分析 | 第73页 |
·突变病毒的病毒滴定分析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