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凝视·认同--对旅游博客中有关大连旅游体验的质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绪论 | 第16-27页 |
·研究缘起和背景阐释 | 第16-20页 |
·旅游体验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 第16-18页 |
·走向自助的旅游时代 | 第18-20页 |
·博客文化的兴起与繁荣 | 第20页 |
·问题意识与研究构想 | 第20-23页 |
·问题意识 | 第20-22页 |
·研究构想 | 第22-23页 |
·研究流程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7页 |
·理论意义 | 第24-26页 |
·实践意义 | 第26-2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7-56页 |
·旅游体验研究 | 第27-44页 |
·体验的概念 | 第27-30页 |
·旅游体验的概念阐释 | 第30-32页 |
·旅游体验的动机 | 第32-34页 |
·旅游体验的成分、类型与模式 | 第34-39页 |
·旅游体验的历程研究 | 第39-42页 |
·旅游体验的质量与测量 | 第42-44页 |
·自助游的相关研究 | 第44-46页 |
·自助游的含义 | 第44页 |
·自助游客的行为特征 | 第44-46页 |
·旅游意象及相关研究 | 第46-49页 |
·旅游意象的含义 | 第46-48页 |
·旅游意象的形成历程 | 第48-49页 |
·旅游凝视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49-52页 |
·视觉文化的意蕴 | 第49页 |
·福柯的凝视理论 | 第49-50页 |
·厄里的旅游凝视理论 | 第50-52页 |
·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52-56页 |
·认同的含义及其类别 | 第52-53页 |
·认同的主要理论 | 第53-56页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56-71页 |
·研究问题定位 | 第56-58页 |
·研究途径选择 | 第58-61页 |
·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61-63页 |
·游记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61-62页 |
·访谈资料收集 | 第62-63页 |
·现场观察 | 第63页 |
·资料分析方式 | 第63-67页 |
·类属分析 | 第63-65页 |
·情境分析 | 第65-67页 |
·成文方式与内容结构 | 第67-70页 |
·成文方式 | 第67-68页 |
·内容结构 | 第68-70页 |
·研究效度与信度 | 第70-71页 |
4 目的地意象与旅游动机 | 第71-85页 |
·目的地意象 | 第71-78页 |
·原始意象 | 第72-75页 |
·诱发意象 | 第75-76页 |
·复合意象 | 第76-78页 |
·旅游动机 | 第78-83页 |
·目的地选择 | 第79-81页 |
·旅游方式选择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5 旅游凝视 | 第85-111页 |
·对海滨风光的凝视 | 第85-99页 |
·对海滨景观的凝视 | 第86-91页 |
·对海洋世界的凝视 | 第91-94页 |
·对海滨活动的凝视 | 第94-99页 |
·都市风情 | 第99-105页 |
·城市发现 | 第99-101页 |
·异国情调 | 第101-102页 |
·梦幻夜色 | 第102-105页 |
·旅游者凝视中的大连人 | 第105-108页 |
·市民性格 | 第106页 |
·市民素质 | 第106-107页 |
·日常生活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11页 |
6 旅游消费与人际互动 | 第111-135页 |
·旅游消费体验 | 第112-125页 |
·住宿体验 | 第112-114页 |
·餐饮消费体验 | 第114-119页 |
·逛街购物体验 | 第119-125页 |
·旅游过程中的人际互动 | 第125-133页 |
·游伴之间的互动 | 第126-128页 |
·与陌生人的互动 | 第128-129页 |
·与亲朋好友的互动 | 第129-130页 |
·消费中的人际互动 | 第130-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7 旅游认同 | 第135-149页 |
·认同的建构 | 第135-136页 |
·目的地认同 | 第136-139页 |
·理想的生活场所 | 第137-138页 |
·他乡中的故乡 | 第138-139页 |
·旅游者的角色认同 | 第139-143页 |
·与旅游者角色相关的认同 | 第140-142页 |
·其他角色心理 | 第142-143页 |
·旅游者的文化认同 | 第143-146页 |
·家乡情结 | 第143-144页 |
·国家与民族认同 | 第144-146页 |
·旅游者的自我认同 | 第146-147页 |
·小结 | 第147-149页 |
8 旅游回味 | 第149-159页 |
·旅游带来的变化 | 第149-152页 |
·旅游经验的增加 | 第150-151页 |
·态度、气质与精神的改变 | 第151-152页 |
·旅游回味中的感悟 | 第152-154页 |
·生活感悟 | 第152-153页 |
·人生感悟 | 第153页 |
·心灵感悟 | 第153-154页 |
·重新认识旅游和家的意义 | 第154-158页 |
·旅游的意义 | 第154-157页 |
·家的意义 | 第157-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9 对旅游体验的理论探讨 | 第159-171页 |
·镜像体验:对旅游体验的一种隐喻 | 第159-164页 |
·镜像理论 | 第159-160页 |
·镜像理论与旅游体验 | 第160-164页 |
·旅游体验的阶段性特征 | 第164-165页 |
·旅游体验的深度 | 第165-169页 |
·感官体验 | 第166-167页 |
·身体体验 | 第167页 |
·情感体验 | 第167页 |
·精神体验 | 第167-168页 |
·心灵体验 | 第168-169页 |
·旅游体验的强度 | 第169-171页 |
·一般性体验 | 第169-170页 |
·高峰性体验 | 第170-171页 |
10 结论、创新、反思与建议 | 第171-182页 |
·研究结论 | 第171-175页 |
·国内自助来连游客的旅游体验 | 第171-173页 |
·对旅游体验的理论探讨 | 第173页 |
·对大连开发自助游的建议 | 第173-175页 |
·研究创新 | 第175-178页 |
·观点创新 | 第175-177页 |
·方法创新 | 第177-178页 |
·研究反思 | 第178-180页 |
·对研究构想的反思 | 第178页 |
·对研究设计的反思 | 第178-179页 |
·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反思 | 第179-180页 |
·对研究效度和效度的反思 | 第180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80-182页 |
·研究主题方面的建议 | 第180页 |
·理论研究方面的建议 | 第180-181页 |
·研究方法方面的建议 | 第181-182页 |
附录 | 第182-18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7页 |
后记 | 第197-199页 |